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辆评测 车辆评测

特斯拉CEO马斯克谈人工智能_特斯拉ceo马斯克谈人工智能了吗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易车讯?8月20日,2021特斯拉AI日(AI Day)开幕,特斯拉发布了旗下结合了AI(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基于视觉神经网络神经系统预测能力的自动驾驶技术,具有极强算力的DOJO D1超级计算机芯片,甚至还提到了2022年推出人形机器人的可能,这些都是特斯拉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针对自动驾驶等领域深度研发的最新软硬件技术。特斯拉高层技术管理人员团队在2021特斯拉AI日(AI Day)活动上,

特斯拉CEO马斯克谈人工智能_特斯拉ceo马斯克谈人工智能了吗

易车讯?8月20日,2021特斯拉AI日(AI Day)开幕,特斯拉发布了旗下结合了AI(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基于视觉神经网络神经系统预测能力的自动驾驶技术,具有极强算力的DOJO D1超级计算机芯片,甚至还提到了2022年推出人形机器人的可能,这些都是特斯拉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针对自动驾驶等领域深度研发的最新软硬件技术。

特斯拉高层技术管理人员团队

在2021特斯拉AI日(AI Day)活动上,特斯拉CEO马斯克也现身活动现场,并表示特斯拉并非一家单纯的纯电动车制造公司,更是一家拥有深度AI(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科技创新公司。对于旁观者而言,创新和硬核科技才是是特斯拉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其实说白了,在AI日上,特斯拉想表明的主题是,通过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研发,未来特斯拉在理论上,将有能力提供更多具有高级人工智能的科技设备,也就是提供更多可以向人一样“聪明”的设备。

大家知道机器人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包括智能手机、电动车、人形机器人等相关设备都可以被称为机器人。因此,再次简单解释一下,针对高级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研发,特斯拉在未来的制造领域,会拥有众多的可能,也许并非只是一家单纯的汽车制造商。

● 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特斯拉电动车自动驾驶能力

首先是关于视觉神经网络技术的介绍,也就是通过摄像头让电脑识别真实世界物体的能力,通过“HydraNets”的多任务学习能力,现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时的绘制有效的地图,比如自动使出停车场来到车主的身边,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自动召唤功能。

Autopilot软件主管Ashok Elluswamy还介绍了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混合规划系统”解决方案,特斯拉电动车可以做到同时兼顾自身的驾驶,以及兼顾到其他汽车的驾驶,比如狭窄道路的双向会车,同时为自身和对方让路,像人类一样主动规划路径的能力。

另外,Ashok Elluswamy还介绍了特斯拉的自动标记技术,正是因为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快速的标记道路上的物体,因此特斯拉才可以提供摆脱毫米波雷达硬件方案的Autopilot技术。

特斯拉摆脱毫米波雷达硬件,但是通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视觉神经网略解决方案,实现自动驾驶这个选择,到今天还在自动驾驶技术和汽车安全领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目前,在没有实际的硬件对比测试前提下,我们还很难做出评论,但是能确定的是,当前为数众多的主流自动驾驶技术厂商都在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软件技术和高算力处理器作为最稳妥的解决方案。

● DOJO计算机理论上性能无限

接下来,Autopilot工程主管Milan Kovac展示了DOJO D1芯片,它是今天的重中之重,按照特斯拉的描述,它是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学习计算机,因为可以支持训练模块无限连接,因此理论上DOJO计算机的性能没有上限,下一代性能预计会有10倍提升。

DOJO计算机由训练模块组成,训练模块具备独立运行能力,支持无限连接,由25个D1芯片组成,算力高达9PFLOPs(9千万亿次),接口带宽36TB/s,特斯拉推出的机柜模型由120个训练模块组成,内置3000个D1芯片,超过100万个训练节点,算力1.1EFLOP。

● 人形机器人或2022年亮相?

在AI日上还有彩蛋出现,马斯克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原型机可能会在2022年亮相,对于这个项目特斯拉虽然足够严肃,但是也考虑到由于当前设想过于超前,也许可能并不会最终量产。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工程制造技术的进步,在不远的未来,乐观的预测,量产到来也并非遥不可及。

当前,开发人形机器人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类从危险、重复以及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当这一天到来时,不仅可以让人类更加轻松的生活,还能利用更多的时间思考更有意义的事情。

特斯拉还公布了部分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参数,高约1.7米,重约56.7千克,可以举起约20.4千克物品,硬拉重量约68千克,行进速度月8公里/时。能够实现与人类想进的手部动作能力,通过摄像头、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DOJO计算机实现身体控制。

● AI日招募更多人工智能人才

众所周知,特斯拉旗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是纯电动零排放车辆,还有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而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结晶,因此招募AI人才是特斯拉未来能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最优先选项之一,同时这也是AI日的目的之一。

人机未来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的强化,而不会是机器的崛起。马斯克的末日言论,究竟是马斯克真的很“反感”人工智能,还是有其他动机,我们也没必要去瞎操心。

近日,针对波士顿机器人(Boston?Robotics)推出能跑能跳的“人形”机器人,作为数家科技公司创始人的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我们马上就完了。”他同时表示,未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将会令人感到惊讶,甚至可能会让人感到恐怖,因此立法者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监管。

马斯克“反感”AI是为打磨自家品牌

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对人工智能表现出如此的“恐惧”与“反感”了。早在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公开访谈中,马斯克就抛出了“AI威胁论”。此后,马斯克时不时重新提及类似的问题,甚至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多次进行公开辩论。

许多硅谷人士认为,马斯克的言论并没有什么新鲜,他只是在挑逗一个根深蒂固的矛盾,即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冲突。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拯救人类世界,而是为抛光打磨自己的品牌。

有人这样总结马斯克讲故事的套路:

第一步,发现人类的问题;

第二步,问题很大,必须死磕;

第三步,原来这事可以用很“极客”的技术解决掉;第四步,投资、并购、成立公司、融资。

于是,我们看到马斯克不断成立新的公司,比如成立特斯拉,是因为人类交通工具导致大气变暖和环境威胁;成立太阳能公司SolarCity是因为人类面临能源紧张;成立火箭公司SpaceX,是因为人类压力太大,必须移民到火星;成立人工智能企业OpenAI,是为了进行公益式的AI研发,同时监管和修正AI存在的问题;成立研究脑机接口企业Neuralink,是为了避免人类被AI淘汰,要让人类变成半机器人化……

同样,与马斯克辩论的扎克伯克也被认为,是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服务的。Facebook在2013年就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部门,定期发布研究成果。甚至于扎克伯格自家住宅也加入了智能化的因素。

虽然两人进行了多次的辩论交锋,但究竟何为智能,却从来没有明确过。这种情况的辩论,其实意义并不大。

机器取代人真的存在吗

马斯克的观点,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机器崛起、人类灭亡”,“硅基文明”取代了“碳基文化”,人类文明最终终结。要反驳这样的立论,并不难。国外相反的论调有很多,像今天将在中国“全球思想盛宴-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峰会上亮相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学者Yoav?Shoham就认为,未来人与机器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人和机器融为一体,但不存在机器会取代人的一个过程。

马斯克的末日论是建立在毫无条件限制的进化论基础之上。因此,他认为只要计算能力不断提升,数据量不断增长,算法让机器人不断自我进化,最终有一天,它就能觉醒、产生意识,并且认识到必须消灭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

但这可能吗?回顾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就不难理解,每一次人工智能发展陷入低潮,都是因为某项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陷入了瓶颈。而人类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可以无限制发展的地方。客观规律以及各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环境具有局限性。

更何况,即使在某一方面可以突破局限,出现毫无限制的增长,是否也意味着全局性产生质的变化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因为,物体各部分的充分协调与配合,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用,而非某一部分无限地增长。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强化,而非机器崛起

此外,即便是机器人,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物理条件限制。简单来说,机器人总不能离开能源吧。最早打败韩国李世石的AlphaGo,就用了1920个CPU和280个GPU,下一场棋局的电费就高达三千美元。相较之下,李世石在这场比赛中,可能只消耗了一两碗饭的量,“电脑”和“人”脑在耗能效率上实在有天壤之别。

当然,你可以说,技术和算法的进步,可以帮助其解决能耗的效率问题,比如通过优化算法,来降低智能机器的能源消耗。但问题在于,无论如何改进计算效能,或是耗能效率,从工程学的角度上看,都是短期的,类似于补贴之类的解决方案,终究不会是长久之计。

总之,在当前人工智能各类技术还具有专用性的条件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的强化,而不会是机器的崛起。马斯克的末日言论,究竟是马斯克真的很“反感”人工智能,还是有其他动机,我们也没必要去瞎操心了。

不过这样的言论,也并非毫无意义。假如真有这么一天,机器人如这马斯克所说般崛起,可以取代人类的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上,还是脑力上的劳动,那么作为人类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当人类向半机器半人类方向“进化”时,是否只是为了跟机器竞争抢饭碗而已?

以此作为切入点,反思人工智能革命未必不是一个好角度。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究竟是什么?或许,这才是马斯克“末日言论”背后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章标签: # 人工智能 # 特斯拉 #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