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销售 新车销售

长安汽车新闻头条最新消息_长安汽车的最新消息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品牌7月志:淡季不淡,长安夺冠2.首款续航600km+的紧凑电动SUV,长安E-Rock拿什么征战2020?3.微弱优势赶超吉利,长安劲增31%再获年度销冠4.从传祺到长安 为什么国货扛鼎易手如此快?5.对话朱华荣:长安汽车正加速“第三次创新创业”6.长安PSA由宝能接盘,后续发展仍由长安、PSA主导7.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8.18万只为买SONY音响?试长安CS55

1.中国品牌7月志:淡季不淡,长安夺冠

2.首款续航600km+的紧凑电动SUV,长安E-Rock拿什么征战2020?

3.微弱优势赶超吉利,长安劲增31%再获年度销冠

4.从传祺到长安 为什么国货扛鼎易手如此快?

5.对话朱华荣:长安汽车正加速“第三次创新创业”

6.长安PSA由宝能接盘,后续发展仍由长安、PSA主导

7.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8.18万只为买SONY音响?试长安CS55纯电

长安汽车新闻头条最新消息_长安汽车的最新消息

近期,很多车企都发布了2019年财报,除了财报中的营收情况外,研发投入和研发方向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车市下行受疫情影响,各家车企都在缩减开支以求平稳渡过难关,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的车企,研发投入是否会发生变动?

吉利:预计投入约45亿元

吉利汽车在近期发布了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吉利汽车2019年销售汽车136万辆,营业收入9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其中,净利润为82.6亿,同比较少35%。

对于净利润下滑,吉利汽车表示,除了与车辆销售额降低外,还与大力投入研发费用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集团研发支出为30.67亿元,相比2018年的19.26亿元,激增59%。

据了解,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与新车型开发、动力总成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研发投入增长有关。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表示,2020年,吉利计划在研发上的投入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得益于几大平台带来的降本优势,研发的有望相应降低,预计研发费用投入是在45亿人民币左右。研发投入的方向主要应用于三方面,分别是平台技术、新车型的开发以及“新四化”方向。

在销量目标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则十分乐观,“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的目标目前不作调整,我们对全年的目标还是充满信心。当然是建立在目前整个全球经济形势情况下,所以目前不做下调的计划。”

此外,对于业内其他车企相继曝出的降薪风波,给了员工定心丸,安聪慧表示,“吉利在疫情期间,做到目前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员工的薪酬。我们要通过内部的组织变革,员工效能的提升,以及全新项目的布局合理地使用员工。”

长城:销量目标下调,研发投入不下调

长城汽车2019年的财报也在近日进行了发布,与吉利汽车一样,其营收与利润分别出现不同幅度下跌。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总营收为962.11亿元,同比下跌3.04%;利润总额为51.01亿元,同比下跌21.25%;归母净利润为44.97亿元,同比下跌13.64%。

在研发投入方面,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研发费用由2018年的17.43亿元增加至27.16亿元,同比增长55.8%。

据统计,2014、2015、2016、2017以及2018年长城汽车分别投入25.7亿、27.6亿、31.8亿、33.6亿和17.4亿来供产品研发。对此,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岩松认为,长城一直秉持过度研发、过度投入的理念,未来五年还将投入300亿的研发费用来去开发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还有四驱系统,把技术往国际水准上提,目前已经规划了全球化的研发布局。

与吉利汽车不同的是,长城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从此前的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净利润从此前的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

尽管销量目标有所调整,但是长城汽车在研发上投入不降反升。

“销量有所调整,但是我们研发的投入一直还在加大。”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不管是在传统车,还是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研发的投入,长城汽车都要加大投入,提升竞争力,为未来打好基础。

此外,魏建军还表示,“营销端代表着品牌,产品作为品牌的基础,这两端还要大力投入。”未来长城汽车的投入将会主抓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研发、一个是营销网络,包括网络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提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去几年的过度投入研发,长城整体数据已经受到一定影响,财报数据中长城汽车整车毛利润已经降低至4.96%,这远低于其他一线车企。

长安:固定年收入的5%

在长安汽车发布的最近新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4亿元到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2%到526%,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50元/股到0.60元/股。

对于亏损的进一步扩大,长安汽车将其归咎于销量下滑的影响。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约176万辆,较2018年的207.46万辆同比下滑15%,具体来看,自主品牌(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然而销量的下滑并未影响长安汽车的研发投入。一直以来,长安汽车都坚持把每年收入的5%投入研发,据了解,上一个五年计划投入160多亿用于研发,下一个五年,这个数字将超过200亿,并接近300亿元。同时,长安汽车还计划每年投入不低于研发费用的10%用于车辆智能化研究,目前的研发成果包括L3自动驾驶技术、遥控泊车、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等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已于2019年4月正式启用,该中心投资43亿元,历时八年建设而成,被称为长安汽车全球研发格局的总枢纽,性能不输宝马大众的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便是诞生在这里。

近几年长安SUV的崛起与长安汽车大力投入技术研发不无关系,而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硬实力提升。

比亚迪:投入持续加大或超百亿元

同上述几家车企一样,比亚迪的营收和利润也没能逃过下降的局面。

近日比亚迪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快报中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下降42.03%。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确实,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的业绩中几乎平分秋色,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去年年中退坡,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很大影响,销量也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原本在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还高达203.6%的比亚迪在第三度急转直下,也使得全年营收出现亏损。

再来说研发方面的投入,尽管比亚迪并未公布2019年的研发费用,但从往年的研发投入上可以猜出大概。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8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5亿元、63亿元、85.35亿元,研发费用超出其他自主品牌,堪称投入力度最大。而按照以往研发费用的增速,预计2019年的研发费用则有近百亿元,2020年的研发费用或超百亿元。

一年以来,无论是成立多家“弗迪公司”将生产制造和研发进行垂直整合,变身供应商的身份,还是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动力电池、底盘和纯电动汽车,亦或是发布“刀片电池”欲掀起一场电池革命,还有4月份的尚未知晓的“大动作”,都不难看出比亚迪已经深谙研发所带来的产业变革,同时也在借研发之力不断提高技术护城河。而在接下来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几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也会势必会只增不减。

头条说:

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的车市将遭受很大程度的打击,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其中麦肯锡预计受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世界汽车销量或将减少近三成,中国市场销量下降15%,且短期内不可恢复。

这也导致并非所有的中国车企都在不断加码研发力度,也有车企在压缩研发费用以求保全利润,比如江淮汽车在2019年的研发费用及研发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7.87%和24.73%。

但整体来看,大部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并没有受此有过多的影响,研发费用的投入都是稳重有升,本着“再穷不能穷研发”的原则。

这是因为自主品牌已经很清晰的认识到,研发投入的增加才能真正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做强中国汽车工业。

车企们面对的是广阔的国内市场,而想要在市场中有所作为依靠的是产品实力,而这需要的正是一个个研发成果。而同时,中国的自主品牌也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的车市很艰难明天有可能同样艰难,但后天一定会很美好。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经费的投入确实体现了车企对研发重视,但汽车产品的品质和技术水平并不能直接与研发费用的增降相挂钩,研发经费因臃肿的机关式内耗导致产品技术落后、甚至品牌被市场淘汰的并不在少数,而这也是企业应该尽量规避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品牌7月志:淡季不淡,长安夺冠

近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了今年3月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以及车型销量统计排名。报告显示,我国2月狭义乘用车销售量为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环比增长317.3%。毫无疑问,新冠病毒目前在国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车市也较上个月迎来了回暖。

在3月的SUV销量榜单中,进入榜单的“门槛”回归到“正常状态”。可以看到,多数依然为熟悉的面孔且排位变化浮动不大,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几点变化:首先,长安欧尚X7出现在了前十榜单之中,并且凭借这个月良好的表现,成功进入到累计销量前十的名单之中;最后,国内疫情的恢复,让自主车企升温速度较快,占据了榜单中的六个位置。

1.?哈弗H6

销售19091辆

本月,哈弗H6以19091辆的月销数据,再次登顶当月的SUV销量冠军位置,此前在疫情之下,依旧能够“霸榜”,足可见哈弗H6车型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国内车市逐渐回温,H6再次获得了近两万台的销量成绩,虽然同比仍下滑31.8%,但相比上个月,环比大增373.3%。市场的强势表现,再一次体现出了哈弗H6“神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2.?长安CS75

销售17583辆

这个月长安CS75车系共销售新车17583辆,位居榜单第二名,然而榜眼位置已经不是长安CS75第一次涉足了。作为自主品牌,较早涉及定位偏高的SUV“元老”车型之一,CS75名号早已被熟知。不过有一个现象一直围绕着CS75,那就是销售成绩并不算稳定,并不像哈弗H6、途观等是榜单中的常客。好在2019年的CS75系列车型CS75?PLUS已经完成上市,借助同一系列的两大车型共同发力,这几个月的长安基本坐稳了第二的位置。

从2020年伊始,长安CS75车系便展现出了冲击榜一的野心和实力,一月份与哈弗H6的差距已经不足一千台,上个月更是不足千台。不过,这个月回暖之后,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到1508台,能否再次拉近距离甚至反超,还有待时间给出我们答案。

3.?博越

3月销售13746辆

在此之前,这款车自国内上市之后,每个月的表现就十分稳定,很少冲顶,但也锁定了前十的位置,这也是吉利博越这款车的的特色。而就在去年下半年举办的成都车展上,博越PRO顶着博越的光环完成更新,成为博越家族后续的最有效动力,维持住了每月榜单前五,相对稳定的市场表现。

4.本田CR-V

3月销售8581辆

去年11月份刚刚更新完的CR-V,展现出了相当强劲的实力,1月份22332辆的成绩位列当时月销榜单的第三名。不过由于东风本田的地点所在,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2月的CR-V从榜单中退出,而如今疫情缓和,随着企业复工,CR-V则又呈现出了相当不错的销量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奉行双车型战略的的本田在广汽投放了CR-V的姊妹车型皓影,从上市之初便宣称无论是格调还是定位均高于已经在国内上市许久的CR-V,但截止目前却没有一次销量上反超CR-V,来自东本的CR-V给这位“插班生”上了一课,告诉他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消失”了一个月的CR-V,一季度累计销量仍然位居第四名,可见CR-V的恐怖势力,而这样的优良表现,或将持续下去。

5.?奔驰GLC

3月销售9210辆

连续两个月“技惊四座”的奔驰GLC,这个月再次以9210辆的销售数据,出现在了榜单之中,即使相比前两个月的第五顺位有所下滑,但环比增长了197.7%,呈现出了相当强劲的复苏态势,并且第一季度销量,依旧保持在了前五名,比较坚挺。。一款动辄三四十万元的车型,如此不菲的价格销量却压过了不少十几、二十万元的车型,可见其有多么受消费者喜爱。

6.?探岳

3月销售10272辆

曾几何时,国内的城市SUV“神车”是来自上汽大众的途观,多年以后,双车型战略的一汽·大众也推出了姊妹车型探岳。和本田的皓影、CR-V不同,探岳上市后和途观形成了较为均衡的市场局面,两款车型你超我赶,基本都可以维持在在榜单的前十五名之中。显而易见,这个月的优胜者是探岳,而途观大众Logo和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成熟表现,都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成功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知的三个月里,探岳在1、3月销量都超过了途观,因此累计30382台的销量也领先于途观的26703台。

7.?比亚迪宋

销售14444辆

2020年的月销量排名中,比亚迪宋首次出现在了榜单之中。事实上,今年比亚迪受到的压力并不算小,车市环境对比亚迪整车销售影响较大。但之所以宋能够逆势崛起,主要是由于三月份宋pro车系的增加,和长安相同,借助新增车系的优势,比亚迪宋成功迈进销量前十榜单之中。近期,比亚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刀片”电池正式发布,并已经装入最新的比亚迪车型中,能否成为比亚迪逆势扭转局面的关键节点,汽车头条APP将持续保持关注。

8.途观

一季度累计销售26703辆

途观曾是国内SUV领域中当之无愧的“神车”,更新换代滞后尾缀加上了“L”,级别也从紧凑级增大为中型,这对于热衷于“L”号的国内消费者无疑是一件好事,并且此款车型仍然顶着“途观”这个名号,省去了消费者重新认知的不必要麻烦。如今,“少年狂”的途观L依旧是榜单中的常客,让人不禁感叹其强大的品牌实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和H6一样拥有庞大基盘的途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疫情影响,出现了同比-55.5%的下滑,这一数据是一季度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9.传祺GS4

一季度累计销量26220辆

GS4自推出之后,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2016年销量最高的月份,甚至单一车型来到了3.55万辆,可随后车型迭代过慢,新技术应用不及时,再加上自主高端抢占市场和车市“遇冷”,GS4辉煌不再。好在全新传祺GS4已经在去年11月份完成了上市,全新的设计语言、全面增长的车身尺寸、瞩目的车内屏幕等更跟得上时代的设计、技术,使得全新GS4重新开始被消费者认可。今年1月份,传祺GS4曾作为“黑马”车型出现在榜单中,本月虽然没有上榜前十,但累计销量仍然位于榜单前十,可见国人对其的喜好程度。并且工信部已经出现了GS4?Coupe的轿跑SUV车型,未来上市后,相信会为传祺GS4车型平添一份销量增长的力量。

10.?欧尚X7

3月销售11677辆

欧尚是长安针对低端市场推出的产品,定位类似于奇瑞的捷途,但捷途并没出现在过今年的榜单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欧尚的一种胜利。虽然欧尚X7进入榜单比较令人意外,但近期欧尚成为大使馆专用车辆等消息不断刷屏,多多少少吸引到了消费者的目光,再加上搭载了长安当家的蓝鲸系列发动机和终身免费保养等,使之成功登上本月销量榜。

编辑说: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随着各汽车品牌逐渐复工,自主车企们率先迎来了“寒冬”中的第一缕阳光,本月月销榜单的前五名,被自主品牌所包揽,第一季度累计销量的前三甲,也全部都归属于自主车型。不过,本田CR-V的强势崛起再加上奔驰GLC连续三个月成为榜单“常客”,给到自主品牌的压力仍然不小,百尺竿头已然达成,还需更进一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首款续航600km+的紧凑电动SUV,长安E-Rock拿什么征战2020?

(文/张钰翊)2020年的上半场已经宣告结束,在下半年的开局,中国品牌表现如何?7月本是传统的销售淡季,中国品牌的销量不会是跌上加跌吧?事实上,车友头条盘点各大车企的成绩单发现,传说中的淡季并不淡。

作为下半年的开场,中国品牌在7月普遍迎来了“开门红”。例如长安汽车,同比增长近50%,而一汽红旗更是一飞冲天,实现了同比99%的增长。与此同时,比亚迪、奇瑞等品牌久跌不止的新能源汽车,也终于迎来了转机。

长安领涨前三甲,吉利长城表现强势

长安汽车拿下了今年7月中国品牌的销量冠军。今年7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16.49万辆,同比增长38.47%。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7月销量12.4万辆,同比暴涨49.9%。可以说,中国品牌近50%的销量增长,是长安汽车乘胜追击的关键。

从车型方面来看,这主要得益于CS75?PLUS与UNI-T车型的销量推动,6月上市的新车UNI-T?7月销量已破万,而主力车型CS75系列的销量也稳定在2万辆以上。此外,逸动系列销量近1.9万辆,蓝鲸家族车型7月销量突破7万辆,创出新高。

长安之后是吉利。今年7月吉利汽车共售出新车10.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其中,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汽车共售出6401辆,同比增长43%。累计来看,吉利汽车1-7月共售出新车63.5万辆,完成全年总销量目标141万辆的45%。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今年7月底,吉利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960万辆,下半年将迎来第1000万辆的历史性突破,值得期待。这不仅是吉利汽车的里程碑事件,更是中国品牌崛起的明证。

另一方面,刚过完30岁生日的长城汽车也在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海内外销量齐头并进外,而且各细分品牌也持续攀升,呈现多点开花之势。整体来看,今年7月长城汽车共售出新车7.8万辆,同比大涨30%。无论是国民品牌哈弗还是高端品牌WEY,都保持了良好增势。

今年7月中旬,长城汽车还重磅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并推出了坦克300和哈弗大狗等等“网红”车型,随着下半年新品牌新车型的持续发力,将为长城汽车开辟更大的蓝海市场。

新能源车迎来拐点,奇瑞、比亚迪销量微增

车企当月的销量好不好,就看销量快报发布得早不早。8月刚过,奇瑞汽车和比亚迪接连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比以往时候都来得更早一些。

先看奇瑞汽车。今年7月奇瑞共售出新车5.6万辆,同比增长14.2%。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出口,亦或是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全线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0.37%、39.7%、9.8%。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7月奇瑞品牌汽车销量实现环比增长21.3%,同比增长17.9%。而在新能源方面也迎来了久违的增长。数据显示,奇瑞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同比增长20%,明星车型小蚂蚁也在7月迎来了第15万辆新车下线。

同样在新能源汽车板块迎来拐点的还有比亚迪。数据显示,比亚迪7月销量为3.1万辆,同比增长1.28%,这也是比亚迪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可见疫情对品牌销量的打击不算小。当然,燃油车依旧是增幅最大的板块,7月共售出燃油车1.6万辆,同比增长12.93%。

而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回暖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7月比亚迪共售出新能源汽车1.5万辆,同比下滑8.8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共售出1.4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33.34%。纯电动车7月共售出1万余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95%。当然,由于上半年疫情的冲击,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受整体市场影响较大,1-7月累计售出7.1万辆,同比下滑54.55%,下半年还需继续努力,拉平销量差。

红旗暴涨99%,上汽广汽低速回暖

每次一提到中国品牌,都绕不开高速增长的红旗。一汽红旗今年7月再次领涨中国品牌,以超过1.76万辆的销量实现同比99%的增长。累计来看,今年1-7月红旗品牌销量超过8.75万辆,同比增长108%。对红旗而言,无论是疫情冲击还是销售淡季,都没有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尽管官方还未公布红旗品牌的具体车型销量,但车友头条预测,红旗H5和HS5两款车仍旧是市场走量车型。值得一提的是,7月24日,国家***视察红旗工厂时表示:“一定要把我们的民族品牌搞上去。”这既是一种决心,更是一种信号,可以预测今年下半年的红旗还将一飞冲天,持续领涨。

除红旗外,广汽乘用车和上汽乘用车也分别迎来了回暖的好消息。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销量数据,今年7月,广汽传祺销量为2.8万辆,实现了同比、环比的双增长。此外,在新能源方面,广汽新能源7月销量为6585辆,同比增长46%。

上汽乘用车方面,旗下两大品牌荣威和名爵7月共销售新车5.1万辆,与去年同期售出的5.2万辆落差缩小至1千辆。值得一提的是,荣威RX5?PLUS在上市一个月后交出销量破万的成绩单,而名爵6上市后不到一个月也销量近万,随着下半年荣威iMAX8的上市,上汽乘用车的增长还将继续。

但是这些车企,可能挺不住了

迎来增长的车企抢着发布成绩单,但日渐“凉凉”的车企销量却怎么也找不到。在车市马太效应加速的当下,一些尾部品牌正在垂死挣扎。比如,没有等来7月销量成绩单,却等来了申请司法重整公告的力帆汽车。

8月6日晚,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随后,有媒体爆料称吉利汽车将收购力帆并继续其摩托车业务,车友头条向吉利方面求证,截止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除力帆外,海马汽车也正在“凉凉”的边缘徘徊。今年7月,海马汽车销量为875辆,且全部为SUV车型,同比下滑68.4%。累计来看,今年前7月,海马汽车销量为7404辆,同比下滑56.94%。截至目前,众泰汽车仅发布了6月销量成绩单,今年前6月,众泰汽车累计共售出新车1417辆,平均每月售出新车200余辆,在这样的销量表现下,能够活着已经算是奇迹了。

总的来说,今年7月中国品牌集体为下半年开了一个好头,没有出现预期的淡季下滑。从小的方面来看,头部中国品牌持续领涨,均以双位数增幅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从大的方面来看,销量增长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品牌上,合资品牌与豪华品牌的增长更胜一筹,今年下半年,中国品牌仍将负重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微弱优势赶超吉利,长安劲增31%再获年度销冠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共销102.4万辆,环比去年增长3.9%。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今年7月份之后,由于国内新能源政策有所变化,补贴退坡,在6月份同比大增105%后,下半年的新能源市场一直没有“缓过神来”。原本近日一则“2020年补贴不会退坡”的消息振奋了车市信心,但后经辟谣证实是相关人员的不实表述问题。这就更加说明,在2020年新能源补贴政策还会进一步下降的已知背景下,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导向,都要求各家车企旗下的新能源产品实力要在一年完成跨越式前进。?

而之前亮相广州车展的长安E-Rock,或将成为2020开年第一款值得关注的重点新能源车型。

强强联手,600km实现“降维打击”

其实,现阶段压在新能源市场上的两座大山,一个是补贴政策,另一个则是特斯拉。1月7日,国产Model?3正式开始交付,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的售价已经跌破30万元,逐步提升的销量数据以及渐渐释放的产能,成为了选在自主新能源车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李书福曾公开说过:“汽车产业早已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事实上,合作、收购、混改也确实成为了2019年车企们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词。当然,身为自主头部企业之一的长安,也不例外。

早在2018年7月5日,深圳比亚迪总部中,长安汽车就已经与比亚迪签署了有关新能源电池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新成立的动力电池合资公司产能按照10GWH规划,分阶段实施,一期达成5-6GWH,二期达成4-5GWH。除此之外双方还会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及新能源整车、平台的研发。

经过一年左右的磨合与适应,2019年底的广州车展上,搭载比亚迪电池的长安E-Rock正式出现在了消费者面前。该款车型的电池组正式来源于比亚迪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并配备了一台最大功率160kW(218Ps),300N·m的驱动电机,NEDC循环机制下,E-Rock的纯电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605km,此等续航表现使它站到了自主纯电车型中的前列。

纵观整个车市,现行的自主新能源车型中,能够达到续航600km+的车型都寥寥无几,其中一款是广汽新能源的Aion?LX(80款),一款是爱驰U5(PRO+版本),另一款是比亚迪唐(60km/h等速测试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Aion?LX的车身尺寸为4786/1935/1685mm,轴距为2920mm;爱驰U5的车身尺寸为4680/1865/1700mm,轴距为2800mm;比亚迪唐的尺寸是4870/1950/1725mm,轴距为2820mm。而长安E-Rock的尺寸则是4515/1860/1690mm,轴距为2650mm。可以看到,目前达到600km+的两款自主新能源车型都定位在中型SUV这个等级,更大的空间和尺寸为安放电池、增加续航,提供了不少有利因素。

然而,车长4米半的长安E-Rock仅仅定位在紧凑级SUV,在客观条件“先天不足”的情况下,NEDC续航仍达到600km+,强强联手的效果也在此时已经凸显了出来。待新车上市,其将成为紧凑级新能源SUV市场中首款续航达成此目标的车型,也成功将600km+从中型SUV带到了紧凑级SUV这一细分市场,实现了“降维打击”,也成为了这一新兴细分市场的“开创者”。

价格或成长安E-Rock第二优势

长安E-Rock的产品实力毋庸置疑,但如何定价将成为另一项决定车型终端表现的关键因素。毕竟国产特斯拉Model?3价格已经降至30万元以内,燃油车型市场中,外资/合资车型价格下探,向自主车型传递压力的局面极有可能在新能源市场再次上演。

在国内自主紧凑级纯电SUV中,纯电续航里程最长的三款车型分别是比亚迪宋Pro新能源、小鹏G3和威马EX5三款车型的官方指导价分别是16.98-21.98万元、14.38-19.68万元、13.98-18.98万元,因此同为这一级别下的长安E-Rock,售价范围或在14-22万元之间。

再看向长安本身的新能源车系家谱之中,E-Rock之前其实已有一款E-Pro完成上市,然而采用新命名方式的“E”家族还远远不止如此。根据2019年底公布的新能源规划,“E”家族还有E-Star(原奔奔EV)、E-Life(原长安逸动EV)两款车型,以此来全面推行"3、4、5、6"计划。

"3、4、5、6"计划既是长安新能源旗下车型全面覆盖300km(E-Star)、400km(E-Pro)、500km(E-Life)和600km(E-Rock)的续航。不难看出,作为新能源家族的旗舰车型,E-Rock的售价还决定着整个车系的定价水平,起到了家族“天花板”的作用。

好在,已经上市的长安CS15、E-Pro可以投工更加具体的参考。CS15的售价范围为5.59-8.09万元,E-Pro的售价范围为10.69-12.69万元。结合二者之间的比值关系以及已知的长安CS55?PLUS售价,新车售价大致可以确定在17-18万元左右,再综合长安新能源车型的定价规律及习惯,新车最终可能会提供3款车型,售价为16.69-18.69万元之间。

头条说:入手价格或不到20万元,既能入手续航等同20-30万元的纯电动SUV车型,预计性价比将是长安E-Rock的“杀手锏”之一。另外,E-Rock还将是首款搭载微信功能的纯电SUV车型,由腾讯料理的智能网联系统自然也无需多虑。或许如此全面的E-Rock,还能被“键盘侠”们吐槽的地方,也只有新车源自传统燃油车型CS55-PLUS这一点。但正如上文所说,长安与比亚迪的合作包含了整车和平台的研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独立平台诞生的纯电车型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传祺到长安 为什么国货扛鼎易手如此快?

2019年在汽车行业注定是要被记住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车市经历2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后,继续走低。汽车行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已是不争的事实。?

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近日发文称中国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其中,3家央企分别是一汽、东风(二汽)、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不只是王兴,很多人都曾猜测汽车行业将会剩下哪些企业,但无一例外,其中都包含长安汽车。

而长安也不负众望,在2019年的车市寒冬中,实现逆势增长,尤其是长安系中国品牌,表现亮眼。

长安汽车发布公告显示,2019年12月,长安汽车整体销量193,716辆,同比、环比分别劲增31%及9.8%。在自主业务板块,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以12月销量150,361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1.6%的市场表现,夺得了12月中国市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再获自主年度销量冠军

尽管长安系中国品牌并未发布全年销量情况,但汽车头条APP根据2019年以往发布的月销量数据:前5月累计销量558,641辆;6月销量为105,437辆;7月销量为82791辆;8月销量为92075辆;9月销量为16015辆;10月销量为123713辆;11月销量为134736辆;12月销量为150361辆;计算发现,长安汽车全年总销量为1,363,769辆。

与自主三强中的另外两个品牌相比,长安汽车以略微的优势超过吉利汽车,夺得年度销量冠军。相关数据显示,吉利汽车2019年全年总销量为1,361,560辆;长城汽车2019年前11月累计销量954,290辆,全年总销量应该在110万辆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车市整体环境并不景气,很多车企滑向破产的边缘,但是自主三强却均实现了一定的增长,“马太效应”在2019年的车市表现的淋漓尽致,强者越发强大。

此外,三强之间的竞争也逐渐白炽化,而长安获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与其优异的产品竞争力不无关系。

爆款PLUS为长安添翼

在长安汽车公布的12月销量数据中,长安汽车在乘用车的各个细分市场均保持了增长态势。

SUV是长安销量的最大贡献者,这与投放多款畅销车型的PLUS系列不无关系。其中,2019年广州车展期间上市的CS55?PLUS的月销量已经突破万辆,2019年9月上市的CS75?PLUS的月销量也连续多个月过万辆,2019年7月CS35?PLUS新增1.4T车型后,表现同样不俗。

在PLUS车型的加持下,长安CS75系列12月销售28620辆,环比增长5.1%,全年销售193227辆,同比增长38%;长安CS35系列12月销售16389辆,环比增长2.5%;全年累计销售141701辆,同比增长7.8%;长安CS55系列12月销售11148辆,环比增长2%,全年累计销售达到112219辆。

在轿车方面,长安逸动系列12月销售10325辆,环比增长2.2%,全年累计销售124024辆,延续了月均销量过万的强势表现。

在新能源车型方面,2019年12月,长安新能源E-Pro上市,新车共推出劲擎版、激擎版、纵擎版三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0.69-12.69万元。作为全新CS15的纯电版车型,E-Pro搭载最大功率120kW的电机,NEDC续航里程为401km,整体产品力相比CS15?EV大幅提升。

CS55?PLUS的纯电动版车型E-Rock也曾亮相2019年广州车展,据悉,新车将于2020年的一季度上市,这是长安旗下首款搭载车载微信的EV车型,续航可达605km,充电10分钟即可行驶100km。

蓝鲸动力打造越级产品力

2019年6月,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发布全新动力品牌——蓝鲸动力,该动力品牌高调开启了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平台元年,宣告着长安汽车正式迈入了“动力3.0时代”。

2019年11月,长安最新研发的高性能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在英国伯明翰亮相,搭载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车型也在随后登陆银石赛道与奔驰、宝马旗下车型同台竞技。其中,在百公里加速赛中,逸动蓝鲸版以8.93秒的成绩力压奔驰A180(9.50秒)和宝马118i(9.12秒),动力性能堪称同级最强。

除了高性能发动机,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也在不断突破,为产品竞争力加码。

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长安汽车携手战略合作伙伴腾讯,首次对外展示了具备微信车载版功能的TINNOVE?OS汽车智能系统前瞻版、智慧门店等智能化成果,交出了北斗天枢战略的第一份“成绩单”。

其中,由马化腾为其站台的具备微信车载版功能的TINNOVE?OS汽车智能系统,便是落地成果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未来的对手不是自主品牌本身,而是合资品牌。“自主和合资是必有一战,这是躲不过的。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尝试与合资直面的竞争。”

朱华荣还表示,“长安‘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就是丢掉自己过去在汽车行业自以为优势的东西,重新思考用户在哪儿、技术在哪儿,寻找核心。我们要把智能化产品、新能源产品作为未来主打的产品”。

在2020年,长安将继续投放新车型。据悉,长安逸动PLUS将于今年3月上市。逸动PLUS作为长安汽车旗下PLUS系列首款轿车,将采用全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动力方面将搭载1.4T和1.6L两款动力总成。另一款或命名为CS65的新车也将在今年发布。

长安汽车在全新动力平台(DCT+蓝鲸NE)加持下,PLUS系列车型将继续保持热销,同时,后续车型的加入也将进一步改善长安汽车的产品矩阵和利润结构。在2020年,长安汽车自主将迎来新品强周期,势必会带动销量以及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后续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对话朱华荣:长安汽车正加速“第三次创新创业”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汽车销售数据显示,9月,国内乘用车销售达208.8万辆,同比增长8%,创下今年以来最高单月销量表现。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同比增幅,均高于以往,为汽车市场注入了信心。

经过了长时间的蛰伏,汽车企业终于迎来了真正的“金九银十”,但即使整体形势一片大好,仍有一些企业面临问题。广汽集团官方数据显示,1-9月,广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4.56%,至236831辆。在广汽传祺褪去光环的同时,长安汽车却逆势成为了“新黑马”,销量及排名均实现了增长。乘联会批发数据显示,长安汽车9月销量为101895辆,同比增长46.9%,1-9月累计销量为660293辆,同比增长20.1%,在自主品牌中排行第二,仅次于吉利汽车。

如今,“国货扛鼎”从传祺GS4易手到?长安CS75。长安汽车并非后起之秀,而是与广汽一样曾有过高光时刻。数据显示,近五年内,长安汽车最高销量曾经接近115万辆,连续三年成为自主品牌销冠,但后劲不足,并未继续将领先优势保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在CS75的发力下,长安汽车又开始一切向好,成为“新黑马”,排名仅次于吉利汽车。

中国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似乎一直面临一个怪圈,就是在“第一阵营”或“第一”位置上的时间都不是特别久。前有长安起起落落,后有传祺好景不长。是什么原因让传祺、长安汽车登顶后又走上了下坡路?长安汽车这次逆袭能够持续多久?传祺能否避开长安大起大落的老路?……

随着9月SUV销量排行榜公布,各大自主品牌的车型座次均已落地,SUV市场的销量冠军依旧是哈弗H6,然而第二名却早已不再是传祺GS4,长安CS75成功接棒。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传祺GS4家族销量为13543辆,在自主品牌SUV销量排行榜中排至第七名;长安CS75则以25724辆的销量,位居第二名。

2015年4月上市的传祺GS4,曾凭借高配置、高颜值、强动力赢得不少人的青睐,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便攀上销量高峰。2017年1月,传祺GS4销量为34870辆,在SUV市场排至第二名,仅次于哈弗H6。

在传祺GS4的带动下,2017年广汽传祺年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超越奇瑞汽车和比亚迪,在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73%,跻身狭义乘用车汽车厂商排行前十五,进入自主品牌前五。2018年,广汽传祺的全年累计销量达到53.5万辆,是当时国内极具潜力的自主品牌之一,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国货担当。

然而,传祺GS4的高光时刻被自己终结。在经历“断轴门”以及因为双离合变速箱频频发生故障拉低了整车口碑之后,传祺GS4便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传祺GS4销量为23.6万辆,同比下滑29.7%,占比也由2017年的66.2%降至45.8%。2019年,传祺GS4出现腰斩,销量仅为10.3万辆,同比下滑56%。

即使传祺GS4在2019年11月迎来第二代换代车型,并较之去年有了起色,但是依旧没能扭转局面。乘联会数据显示,1-9月,传祺GS4销量为92226辆,而竞品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分别达到了213497辆、179091辆、159547辆,差距进一步拉大。曾经对抗哈弗H6的传祺GS4再也没有了与之掰手腕的机会。

随着传祺GS4跌落,曾经异军突起的广汽传祺也随之“传奇”不再。

1-9月,传祺GS4累计销量为9.2万辆

广汽传祺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9月,广汽传祺终端销量31119辆,环比增长18.29%,同比增长4.71%。车型方面,传祺M8、M6组成的MPV家族9月合计销量同比增长35.9%,其中,传祺M6月销量首次突破5000辆,环比增长44.2%;传祺GS4家族销量突破13543辆,同比增长175.3%;传祺GA8、GM8、GS8三“8”旗舰家族9月销量同比增长23.1%。

单从广汽传祺公布的增长率来看,广汽传祺似乎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势头,但是,从绝对量上看,广汽传祺3万辆的总销量甚至不及传祺GS4巅峰时期的月销量,在主流自主品牌中也几乎是垫底的存在。要知道,在汽车排行榜中排在第15名的奇瑞汽车9月份销量是5.9万辆。

正常车企公布销量,一般都会包含当月与年度累计销量,以及主销车型的销量。如今广汽传祺却只见增长率,罕见销量绝对值,车型也是有选择性的公布数据。对于前三个季度的累计销量,更是直接避而不谈。而这是底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北青-北京头条注意到,在乘联会公布的1-9月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中,广汽传祺已经降至第19名。广汽集团官方数据也显示,1-9月,广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4.56%,至236831辆。而这当中,还包含了正在增长的广汽新能源的销量。也就是说,广汽传祺前三个季度的累计销量下滑幅度超过15%,整体不及长城的一半,仅为吉利、长安的三分之一左右。

广汽传祺GM8

在广汽传祺褪去光环的同时,长安汽车却逆势成为了“新黑马”。不仅有CS75在SUV市场接棒传祺GS4,在整体销量及排名上,长安汽车也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乘联会批发数据显示,长安汽车9月销量为101895辆,同比增长46.9%,1-9月累计销量为660293辆,同比增长20.1%,在自主品牌中排行第二,仅次于吉利汽车。

实际上,这不是长安汽车第一次在自主品牌中销量排名如此靠前。长安汽车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它是国内首家突破百万销量的车企。2014年-2016年,长安汽车曾力压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连续三年夺得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售冠军,一度占据“自主一哥”的位置。

1-9月,长安CS75累计销量为17.9万辆

数据显示,2016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15万辆。而这也成为了长安汽车再也无法翻越的巅峰。自此之后,长安汽车便陷入失速之中。

2017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105.6万辆,同比下跌8%。2018年,长安汽车销量跌破百万辆,同比下滑19%至85.9万辆,排名也被长城汽车超越,退居自主品牌第三名。2019年,长安汽车销量已降至79.3万辆,全面溃败。

长安汽车的失速,来得非常快,仅在“国货扛鼎”的位置呆了三年,就被吉利汽车超越,甚至持续至今。

关于长安汽车失速的原因有很多,而这也可能为再次崛起的长安汽车埋下隐秘的危机。“企业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内部。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当口,长安汽车如果转型不成功,将面临生死存亡。”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对媒体表示。

一方面,市场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更加考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曾经以低端产品抢市场的时代逐渐过去,自主品牌都在发力高端化,但是长安汽车在高端化的推进上并没有做好准备。

2018年,长安汽车曾推出AB中高端品牌,两年过去了,该品牌仍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还是体系,都没有最新的成果出现,仍处于“敬请期待”的过程中。今年3月,长安汽车改道发布高端产品序列“引力”,其向智能出行转型的首款车型UNI-T于6月上市。然而,引力只是高端产品序列,并非高端品牌。

长安UNI-T?今年6月上市

反观领克,已经走过4年,旗下拥有5款车型,累计销量超过36万辆。9月,领克品牌销量为1.87万辆,同比增长37.7%;1-9月累计销量为10.6万辆,同比增长19%。很明显,仅靠高端产品序列,长安汽车很难与领克、WEY等品牌竞争,其仍在推进的高端品牌计划,很可能让其失去向上突破的机会。

另一方面,长安汽车产品结构失衡,SUV占比过重。2017年,长安汽车的SUV占比便达到了约68%,彼时行业也仅为42%,反映到销量上就是,轿车销量仅达到SUV销量的一半。之后,长安汽车又基于几款SUV推出PLUS车型,在睿骋CC等轿车出师不利的情况下,轿车的销量占比再一次被压缩。

2019年,长安汽车试图改善产品结构,推出了CS85COUPE、新款CS95、CS35PLUS、逸动的蓝鲸版本、长安锐程CC,以及全新CS75PLUS等车型,可以看到新车仍以SUV为主,轿车以改款或新增配置为主。

长安新款CS95

其实,产品结构失衡,很大程度上与长安汽车追逐SUV红利有关,在SUV火爆成为风口的时候,长安汽车加大SUV产品布局。这样的操作无可厚非,是大多数企业的正常行为,但是,长安汽车的问题在于,在大刀阔斧布局SUV市场时,忽略了轿车的投入与更迭。

目前,长安汽车旗下在售的轿车,主要包括逸动、悦翔、锐程CC及其各自的衍生车型,欧尚品牌没有轿车销售,产品都是SUV和MPV车型。长安汽车已经很久没有全新轿车车型推出了,在售轿车距离其初代产品上市最长已经超过十年。例如,第一代悦翔于2009年上市,目前在售的是在2018年换代的第三代悦翔;第一代逸动在2012年正式推出,2019年上市的长安锐程CC是睿骋CC的改款车型,而非全新车型。

经过大起大落后,如今的长安汽车再次走上了增长轨道,并在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中排行第二名。可以说,长安汽车的这次增长,显得更有分量。9月,长安汽车共有四款车型实现了月销超过万辆。

官方数据显示,长安CS759月销量达到25724辆,连续5个月销量破2万辆;长安CS559月销量达到了12951辆。今年长安先后上市的逸动PLUS和UNI-T也表现不错,长安逸动家族9月份销量为18481辆,同比增长81.8%,UNI-T的9月份销量为10061辆。

UNI-T是一个惊喜。在UNI-T上市之前,其市场前景并不被看好,特别是它未采用的比较罕见的V型镂空扰流板,也曾经引发争议,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完整”的外形,可能会成为消费抗性。如今,恰恰是差异化的设计让UNI-T上市三个月,连续三个月月销过万辆。

而CS75PLUS的成功,似乎让长安汽车找到了提升销量的方法,旗下全新一代逸动、CS55、CS35、CS85均无一例外,都推出了PLUS车型。这种在原有车型基础上加长加大推出新产品的方式,让长安汽车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并实现销量增长。

长安逸动PLUS版

在欣喜销量增长的同时,长安汽车在高端化与产品结构上的问题依旧存在,需要思考的是,重新回到自主品牌第一阵营的长安汽车将如何持续发展?同时,累计销量仍在下滑的广汽传祺又该如何重回巅峰,并避开长安汽车大起大落的老路?也许长安汽车和广汽传祺可以从目前稳居自主品牌第一的吉利汽车身上取取经。

吉利汽车旗下拥有近30款车型,产品覆盖轿车、SUV和MPV多种品类,涉及燃油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纯电动车型,其中吉利品牌22款车型,领克5款车型、几何2款车型。吉利汽车全品类布局以及每年上新产品的更新率,有力地支撑了销量增长和整体座次稳定。据悉,仅2020年,吉利汽车就推出6款新车。而且,新车质量过硬,品质令消费者放心。

除了吉利汽车,近几年,长城汽车的销量也持续领先,其原因就是居安思危。在哈弗热销时,仍不断潜心研发、推出后续产品,并陆续推出主打不同细分市场的品牌,以覆盖更广的消费群体。甚至在品牌30周年之际以向死而生的勇气发问:长城汽车是否“命悬一线”?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同时,吉利和长城均加大研发投入。吉利汽车是少数拥有自主架构平台的自主品牌,今年先后发布了CMA超级母体和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两个架构平台是吉利汽车参与世界汽车架构竞争的决心,但更多的是着眼未来的远见。平台化、模块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旗下诸多产品的开发“母体”。

可喜的是,近年来,长安汽车也加大研发与技术投入。2019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38.23亿元,并推出蓝鲸NE发动机平台,基于这一平台打造的1.4T和1.5T发动机已进入市场。基于全新架构平台打造的UNI-T,搭载的是与地平线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舱NPU计算平台”。据悉,高端序列UNI第二款车型即将到来。

居安思危,加大研发、技术投入,不断为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这才是自主品牌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吉利汽车如此,长城汽车如此,长安汽车也应如此,销量还在下滑的广汽传祺更应如此。

文/北青-北京头条?温冲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PSA由宝能接盘,后续发展仍由长安、PSA主导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当中国汽车市场告别高增长的时代之后,真正的实力派才能逆风飞翔。毫无疑问,长安汽车当得上这样的赞誉——上半年,长安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自主品牌。

长安汽车当下的成功,离不开从今年6月开始出任长安汽车董事长的朱华荣的努力。长安汽车近年来全面开展“第三次创新创业”,从产品、品牌、渠道等各方面进行深度变化和布局,收效良多,这其中,朱华荣出力甚多。

日前,在202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就今年以来长安的市场表现和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接受了“车友头条”的采访。

长安汽车表现优异的秘密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尽管很多品牌的销量因为疫情因素大幅度下滑,但长安汽车不退反进,销量持续上扬。官方统计显示,今年1-8月,长安汽车累计实现销量116.5万辆,同比增长9.5%。

谭本宏指出,以长安乘用车品牌为例,8月份同比增长达到15.4%,发展势头良好。当然,这也给长安的供应链带来了一定挑战,目前公司正加大生产,力图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

朱华荣认为,长安实现逆势增长,和长期坚持的战略转型有关,也和公司在营销传播等方面的创新有关,当然也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伙伴的支持。

“我们长期坚持技术投入,强调智能化、网联化,主动向智能出行、向科技公司转型,这一套战略在实施过程里面得到了逐步强化。而技术创新最终也落实到产品的创新上。”朱华荣说,目前,无论是在智能驾驶领域还是在智能语音交互领域,长安汽车都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喜爱的配置。

从产品来看,以CS55、CS75PLUS、?逸动PLUS,锐程CC蓝鲸版为代表的一系列车型的销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CS75系列的销量已经连续几个月过2万。逸动在PLUS版本上市后,上个月销量达到了1.7万。

“特别是在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战略指导下,我们打造的UNI序列首款产品UNI-T也大获成功。我认为,UNI-T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远比前面的那些车型更有价值。”朱华荣说。

谭本宏介绍,如果算上开发周期的话,UNI-T大概在2017年的下半年开始立项,产品真正的研发和孕育的过程其实是2018年和2019年。因此,UNI-T的成功正是长安汽车厚积薄发的结果。

据了解,UNI-T的价格相对传统的自主品牌SUV有了明显提升,但销量却依然不错。“有信息显示,57%的用户是从合资品牌的消费群体转投过来的,我认为这是对中国品牌向上的良好诠释。”朱华荣说。

长安汽车的三个智能化

在朱华荣的主导下,如今的长安汽车正在经历“第三次创新创业”。朱华荣认为,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要从原来单纯追求销量的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增长、高质量经营。这其中,智能化转型必不可缺。

朱华荣进一步表示,智能化有三个方面,包括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当前,长安汽车的能力建设由原来的硬件能力(车身、发动机等研发技术能力)在迅速的向软件能力(智能化、智能管理、智能制造)等迅速转换,也正是这些能力的提升支撑了公司的转型和发展。

当然,长安汽车的智能化转型,是以公司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积累为基础的。朱华荣介绍,在产品智能化方面,全新产品序列UNI的问世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正在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大力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升效率。在智能管理方面,公司正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内部沟通效率,“现在所有的办公都是在手机上进行,6万人在一个群里,我们可以快速地应对各种事务和解决处理相关用户反映的有关问题。”

朱华荣认为,未来的出行服务可能有1万亿的产业机会,因此长安汽车必须要重视这一领域,因此公司目前在积极推动T3出行的发展。在这个大趋势中,借助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强大的技术能力,中国品牌有很大的机会超越外国车企。

正加速开发新能源平台

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市场出现负增长,但长期来看,新能源依然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长安汽车也进行了一些布局。

“无论国家战略还是企业占比,还是从我们用户的体验上,我认为新能源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肯定是不可阻挡的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在燃油车转向电动化的过程中,当前确实遇到销量低、盈利难等一些困难。”朱华荣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每个企业采取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因为不是上市公司,可以多投入并忍受亏损,但长安汽车是上市公司,面临着财务、收入考核等方面的压力,所以需要很有技巧的处理新能源的发展战略问题。

“在去年以前,长安在新能源这个领域里面动作是不大的,但是我们去年把长安新能源剥离,转给了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虽然长安不是大股东,但业务上还是长安汽车来主导。”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会稳步推进新能源业务,目前正在进行全新平台的开发打造,包括和知名科技公司、电池企业共同打造一些高端电动车平台等等。

今年上半年,多家造车新势力出现了资金问题,生存艰难。对此,朱华荣认为很正常。新势力造车是一种创新,创新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其实世界上的基本原理就是二八原理。80%会牺牲在前进的道路上。在电动化的转型里面,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新势力里面90%会死掉。当然,疫情也加速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长安汽车和蔚来汽车成了合资公司—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但随着后来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安徽,如今长安蔚来已经很久没有大动作。对此,朱华荣坦言,长安和蔚来的合作的确有一些变化,“当时蔚来汽车出现一些资金上的问题,后续投资的时候我们就暂时放弃了”。但是,长安和蔚来的合作还在继续,双方正在商议在股权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相信不久后会有消息。

编辑总结:对于长安来说,像其他很多车企一样,2020年也成为重要的转折点,是市场变化、企业改革的开端,下一阶段长安需要推出更多好的产品以及更接地气的营销,来延续如今的增长势头,这些都需要长安整体团队能够更加统一目标,将企业改革的要领落实到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2019年12月30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长安汽车与前海锐致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有的长安PSA?50%股权全部转让给前海锐致,转让金额为16.3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长安汽车不再持有长安PSA?的股权,长安完全退出合资公司。

截至12月30日,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锐致”)递交了登记材料,并缴纳首期款8.313亿元。前海锐致为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实控人为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这意味着,宝能汽车正式“接盘”长安PSA。

尽管长安汽车全部出让了长安PSA的股权,但这并不代表长安汽车与PSA的合作就此结束了。

据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内DS品牌旗下车型仍在长安PSA深圳工厂生产,股权转让给宝能汽车后,我们可以向宝能汽车租赁工厂生产。”?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DS品牌未来在华发展仍然由长安汽车与PSA集团共同主导。

与此同时,宝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收购是宝能汽车、长安汽车和PSA集团三方充分市场化行为,宝能汽车将与长安汽车和PSA集团长期合作。”

对长安汽车来说,此次股权是长安汽车专注发展长安系中国品牌的又一举措。

2019年12月3日,长安新能源获得南京润科、长新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四家投资者28.4亿元增资,长安新能源由长安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变为一家五方联营公司,长安汽车持股比由原来的100%稀释至48.9546%。

据长安新能源此前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长安新能源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为-4.24亿元。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全年净利润还仅仅是-2.2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19年前8个月,长安新能源的亏损仍在继续扩大。而此次长安汽车减持长安新能源的持股比,意在弱化长安新能源对长安汽车的业绩影响。

再来说长安PSA,长安PSA旗下DS品牌近几年的的销量表现并不乐观,长安PSA的经营情况也每况日下,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长安PSA亏损8.7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2亿元。?

面对持续性的亏损,长安汽车想尽早摆脱长安PSA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16.3亿元的出售价格已经远远高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PSA的账面净值2.78亿元,股权转让后,长安汽车能多获得13.52亿收益,这对长安汽车后续专注长安系中国品牌的发展也提供了资金保障。

对宝能来说,经过近几年的运转,宝能当下的资金可以说是相当充沛。充沛的资金也给了宝能十足的底气。姚振华曾表示,力争用10至15年时间将宝能汽车打造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

2017年3月,宝能集团以10亿元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宝能斥资65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份,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此次收购长安PSA股份之后,宝能规划产能将在310万辆以上,实际年产能为35万辆,即长安PSA深圳工厂20万辆,常熟观致工厂15万辆。

按照姚振华的规划,汽车是未来20年宝能的核心竞争力,最迟的目标是在2027年,汽车收入要占到宝能集团收入的一半以上。

然而当下车市低迷,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不少品牌传出工厂停工、欠薪的新闻。尽管有研报数据显示行业有复苏迹象,但是当下长安PSA的现状以及汽车行业之艰难来看,宝能之后的发展也必定不会轻松。

对于长安PSA的后续发展,PSA发言人曾表示,出售合资公司的股份并不会改变DS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将会在未来数周或数月内公布新的战略计划。

对于长安PSA的后续动作,汽车头条APP也将继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8万只为买SONY音响?试长安CS55纯电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无论愿意与否,时间的车轮终究是碾过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正值车市寒冬又是收尾的一年,2019年曾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而回望这一年,这些车企是得偿所愿?还是留有遗憾?答案或许能从车企们公布的财报中参透一二。

福特:净利润下跌明显,在华亏损幅度收窄

刚刚步入2月份,福特就公布了2019年度财报。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福特汽车全年营收1559亿美元,同比下降3%;净利润4700万美元,同比下降98.7%,如此悬殊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源于福特最后三个月高达16.7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全球范围内的财务状况不佳,主要原因是运营执行力不够好,除此之外,自动驾驶方面的不断加码、与美国工会达成新协议所造成的成本支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福特财务状况。

不过好在中国市场向福特发出了利好讯号,数据显示,福特汽车在华年度营业损失从18年的15亿美元降至7.71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损失同比减少61%;从销量上看,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为56.79万台,同比下滑26.1%,而第四季度,福特在华销量开始了止跌回暖,销量达到了8.3万辆,环比增长7.6%,这也与其财报所反映的情况大致相同,而连续的亏损收窄的确是给日渐下滑的福特带来了不少的信心。

无论是4月开启的福特中国2.0战略,还是9月与长安共同签署的“长安福特加速计划”,都说明了福特已经认识到在华表现低迷的原因,放眼2020,福特预计上新包括福特、林肯在内的多款新车,而开年的这场疫情会为福特带来多少损失,目前还是未知数。

通用:受罢工影响明显,净利润同比下滑17.4%

说到通用在去年的大事记,罢工事件绝对位列榜首,这场为期40天的罢工,不仅意味着通用长达一年的“瘦身”失败,还为通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通用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通用汽车2019年净收入1372亿美元,同比下滑6.7%;净利润67亿美元,同比下滑17.4%,而这场罢工给通用汽车造成了36亿美元的损失,直接造成了净利润下降。

中国市场,通用汽车的业绩也并不乐观,受到市场持续走弱、消费信心下降等宏观环境的影响,通用汽车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股权收益有所下降,对此通用汽车表示将持续优化在华市场的产品组合,主要聚焦在快速增长的SUV和豪华车市场。

放眼2020年,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迪微娅·苏雅德瓦拉表示“通用汽车预计将在2020年取得稳健的财务表现。我们坚持深化主管业务,确保强劲的现金流,从而不断提升投资未来的能力”,从公司层面上,通用将持续性开展成本控制,管理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观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

具体到车型,通用汽车将陆续发布一系列重磅车型,包括雪佛兰Tahoe和Suburban、GMC?Yukon与Yukon?XL、凯迪拉克凯雷德等全新全尺寸SUV,助力2020业绩回暖。

FCA:净利润与营收双下滑,亚洲市场仍是软肋

去年的后半年,急于求变的FCA专注于合作、联盟,也许是火候未到,2019年的FCA表现并不乐观。

根据FCA公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FCA全年营收1190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30亿美元,同比下降19%;虽然全年表现不仅如此人意,但是第四季度FCA出现了回暖现象,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FCA营收为327亿美元,环比增长1%;净利润为17.4亿美元,环比增长35%;经调整后的营业利润23亿美元,环比增长16%。

分地区来看,FCA在北美地区的表现可圈可点。全年净收入与2018年基本持平,达到800亿美元,税前利润74亿美元,同比增长7.4%,而北美地区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皮卡和SUV的销量增长。

欧洲市场则与北美的热卖不同,全年亏损660万美元,与PSA的合并或许对于开拓欧洲市场有一定的帮助,至于是否扭亏为盈,还要看今年的表现如何。

亚洲市场依旧是FCA的软肋,全年亏损达到3960万美元,销量为14.9万辆,下滑29%;在中国市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销量仅为7.4万辆,再次下滑40.96%,与神龙汽车之间的合作是否能打破弱势局面?期待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的进一步举措。

特斯拉:账面亏损?年底反杀

要说去年最风光的车企,非特斯拉莫属,上海超级工厂的全面落地、股比放开进军中国,马斯克在华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其股票也在年末迎来了高峰,盘后股价大涨15%。

与大涨的股价略有不同,特斯拉去年的财报看起来并不出彩。根据财报显示,特斯拉2019年全年营收245.78亿美元,与去年214.6亿美元相比,同比下降14.5%;特斯拉2019年全年净亏损8.62亿美元,市场预期亏损8.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亏损9.76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1.7%,虽然超过了预期亏损,但亏损出现了明显收窄。

不同于上半年的集体唱衰,特斯拉在年底开始反杀,第四季度特斯拉营收73.8亿美元,净利润1.0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而特斯拉汽车第四季度全球库存销售天数为11天,低于去年同期的19天以及上季度的17天。

放眼2020年,上海超级工厂势必会带动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而中国市场的向好对于特斯拉来说意义非凡,今年特斯拉还会给中国消费者怎样的惊喜?值得期待。

沃尔沃:盈利104亿元,沃尔沃实现逆势上扬

与“跌跌”不休的基调不同,2019年沃尔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根据沃尔沃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的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98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143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04亿元),同比微增0.8%。

沃尔沃的崛起开始于吉利的收购,因此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中国市场的青睐,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在中国实现营业收入605.3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437亿元),同比增长10.8%,成为沃尔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美国市场,去年全年营收401.1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290亿元),同比微增1.8%;在瑞典市场,沃尔沃也表现不错,全年营收为260.92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88.47亿元)。

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从“嫁入”吉利开始,沃尔沃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尽管2019年市场低迷,却仍然实现逆势上扬,足以见得沃尔沃与吉利之间的磨合越来越默契。

丰田:前三财季稳重有升,全年预计营收突破1.87万亿人民币

近日,丰田汽车发布了其2020财年前三财季财报,根据数据显示,前三财季,丰田汽车营业收入为22.83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为2.06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308亿元),同比增长6.2%。

从销量表现上看,虽然亚洲市场表现出现下滑,但仍然是丰田汽车的支柱市场,其前三财季销量为1234760辆,营业利润为3291亿日元(人民币约合209亿元),营业利润减少659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2亿元);而欧洲市场、日本本土市场、北美市场销量表现均有所增长。

基于前三财季的良好表现,丰田汽车对整体2020财年的走向作出了新的判断,据悉丰田汽车预计2020财年全球销量达到1073万辆,营业收入将达到29.5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87万亿元),营业利润将达到2.5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588亿元)。

本田:前三财季表现不佳,营业利润同比下滑6.5%

元宵节的前一天,本田发布了其前三财季业绩报告,数据显示,第三财季,本田营业利润为1666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06亿元),同比下滑2.1%;第三财季销售收入为37475亿日元(人民币约合2380亿元),同比下滑5.7%;息税前利润为2067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31亿元),同比下滑8.9%。

而前三季度财报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根据数据,本田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6392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06亿元),同比下滑6.5%;销售收入为114729亿日元(人民币约合7283亿元),同比下滑3.1%;税前利润为7861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99亿元),同比下滑9.4%。

财报业绩的下滑与本田去年全球销量下滑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中国市场同比12.22%的强劲增长还是为本田注入了不少活力,因此本田将本财年全球汽车销量预估从497.5万台上调至了498万台,不过作为本田主要销售市场的中国却在开年遭遇了危机,或许会对本田实现财年目标形成障碍。

马自达:利润下滑严重,二次下调销售预期

曾经的“国民车”在2019年遭遇了瓶颈。

根据马自达发布的财季收益报告中显示,第三财季公司营收为8497亿日元(人民币约合540亿元),下滑5%;营业利润下降到65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亿元),暴跌76%;净收入为158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0亿元),下滑37%。

财季报告中,马自达下调了其销量预期至150万辆,此次下调也是马自达2020财年的第二次销量预期下调,频繁的销量下调大概率与中国、日本、澳洲等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有关,而目前马自达前三财年的销量目前为110.6万辆,剩下的一个多月的实现想要实现40万辆的销量突破,对于马自达来说也绝不容易。

捷豹路虎:国内市场增幅明显,第三财季逆势上扬

捷豹路虎以其威武霸气的外形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也正是源于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为捷豹路虎第三财季带来不少盈利。

根据捷豹路虎官方给出的财报数据,第三财季捷豹路虎营收达到64亿英镑(人民币约合576亿元),同比增长2.8%,税前盈利为3.18亿英镑(人民币约合29亿元)。

第三财季,受到捷豹品牌的下滑影响,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141222台,同比下滑2.3%;而在中国市场,捷豹路虎在年末迎来了大幅增长,其中12月增长了26.3%,第四季度增长24.3%。对于第三财季的良好表现,捷豹路虎方面同样表示业绩的改善反映了在中国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增强、运营成本(包括项目费用)的降低以及有利的外汇。

关于2020财年的预测,由于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影响生产,捷豹路虎暂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长安:盈利艰难,净利润亏损超过24亿元

长安未安,2019年的长安的确是艰难生存。根据1月30日长安汽车发布的业绩预告,长安汽车2019年年度净利润亏损24-29亿元,同比去年暴跌452.56%-526.01%,对于业绩不佳的理由,长安汽车方面坦言主要受销量下滑影响。

销量方面,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板块的全年销量为1759971辆,同比去年下降15.1%;而一直以来作为长安销量增长主力军的合资品牌,却在今年集体面临危机,其中长安福特全年累计销量为183987辆,同比下降51%;长安马自达全年累计销量为133608辆,同比下降19%。根据销量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的销量下滑,与福特的大幅度滑坡有着直接关系。

福特汽车也表示在华的销量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新车型推出慢、经销商和品牌推广不足等,对此,福特也将加快新车型推出,预计在2021年前至少投放18款新车。

一汽集团:净利超过440亿元,一汽迎来营收利润双增长

进入1月,一汽集团就率先公布了其年度业绩报告,足以见其对过去一年的表现十分满意。

根据数据,2019年一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00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达到440.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销量方面,一汽集团全年整车销量为346.4万辆,同比增长1.3%,合资板块,一汽-大众依旧是年度销量的“红人”,全年销量突破210万辆,同比增长3.8%,成为国内首家跨入年销量210万辆的车企;一汽丰田也实现了73.5万辆的销量成绩,助力一汽实现营收;自主板块,红旗品牌19年在新产品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起SUV矩阵,趁着“国潮”这股风,销量一路突破10万辆;而奔腾品牌也进一步完善了T家族的SUV矩阵,销量也早早突破10万大关。

对于一汽来说,目前的胜利只是阶段性胜利,按照董事长徐留平的计划发展,一汽集团在未来三年还有巨大的360亿元的利润空白等待填补。

上汽集团:受销量影响,利润预计同比下降28.9%

与一汽营收利润双增长有所不同,上汽集团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的并不算好,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上汽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5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4亿元相比,同比减少28.9%。

对于过去一年业绩的变动,上汽集团将原因归结为整车销量减少、国五国六切换加剧的供需矛盾、新能源退坡补贴等原因。

撇开国五国六切换、退坡补贴等大家都面临的政策原因,上汽集团2019年的销量的确表现不佳;根据产销快报,2019年全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为6237950辆,同比下滑11.54%,而合资板块的降幅也十分明显,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上汽通用的降幅均超过了15%,分别为19.42%和18.78%,而上汽大众同样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销量虽然突破了200万辆,但是同比下降了3.07%,将销冠宝座让位与一汽-大众;自主品牌方面,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7.32万辆,同比减少4.08%;而上汽大通表现倒是可圈可点,累计销量为15.3万辆,同比增长21.36%。

透过一系列销量数据,上汽集团的业绩报告的变动的原因也逐渐清晰,2020年刚刚开始,新的一年的比赛才刚刚拉开帷幕,相信上汽集团会有更好的表现。

北汽集团:营收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的前景仍然广阔

新年第2天,北汽集团就官宣了2019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消息,与2018年4807.4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26%。

销量方面,北汽集团实现产销226万辆,同比下降5.91%;其中,豪华品牌北京奔驰在19年销量迎来了波峰,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15.2%,领跑其他豪华品牌;而北汽越野车在19年同样迎来了高光时刻,年销量达到3.6万辆,同比大增34.5%,基于如此的销量成绩,北汽集团也大胆提出了“稳重有升”的两套销量目标,求稳的目标是销量突破226万辆,目标营收达到5200亿元;冲刺的销量目标则是销量235万辆,目标营收达到5300亿元。

虽然营收创纪录这件事值得欢呼雀跃,但是对于北汽集团来说,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年中退坡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北汽集团带来了不小的重创。由于政策原因,原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律被打破,后半年的新能源行业陷入沉寂,北汽新能源也同样如此。而对于新能源的未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却充满信心:“眼前的风暴只是阵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无比广阔。”

现代:净利润同比增长98%,但国内销量仍需努力

作为韩系车的代表,现代汽车也在年初率先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现代汽车的营业利润为1.24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73亿元),同比大增147%;销售收入增至27.87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1642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也扭亏为盈,达到8512亿韩元(人民币约合50亿元)。

2019年,现代汽车全年营收105.79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6000亿元),同比增长9.3%;营业利润为3.68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217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也增至3.26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192亿元),同比增长98%。

虽然从业绩上看,现代汽车取得了一份相当出彩的成绩单,全球销量为443万辆,同比下降3.5%,低于年初设定的468万辆的销量目标,这也是现代汽车第五年未能实现年终销量目标。销量上的失意,与中国市场的疲乏有关,现代汽车已经关停5家国内工厂,说明现代汽车在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极其严重。

对于2020年,尽管中国市场疲软,但现代汽车仍然立下了75万辆的Flag,新车方面,现代汽车计划在华推出第十代索纳塔、菲斯塔EV、全新MPV以及全新伊兰特等车型,助力实现销量目标。

法拉利:销量突破万元大关,中国市场增速最快

对于超豪华品牌,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欣赏阶段,因此销量也一直比较稳定。

近日,法拉利公布了2019年财务业绩报告,根据数据,2019年法拉利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向全球客户共交付整车10131辆,同比增长9.5%;2019年公司净收入达到37.66亿欧元(人民币约合289.65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为6.99亿欧元(人民币约合53.76亿元)。

具体来看,北美地区交付2900辆法拉利,虽然同比下降3%,依然是销量交付的主力;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共交付4895辆,同比增长16%,而中国市场,法拉利共交付了836辆,同比增长20%,成为法拉利年度交付增长最明显的海外市场。

面向未来,法拉利计划推出两款新车,至于新车能有多“壕”?期待法拉利为大家揭晓谜底。

头条说:

过去的一年,对于车市的打击是全方位的,从15家车企的财报上足以看出,大部分的车企仍处于艰难前行。大环境对于车企的影响固然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越严苛的市场环境就越有可能催生出更优秀的企业。2020年开年的一场疫情爆发,传递着一个讯号:新的一年洗牌期将加剧,而车企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試角丨第二十一期原创试驾

SUV,特别是紧凑型SUV,向来是占据我国汽车整体销量的一大主流支柱。在汽车“新四化”的密集簇拥下,纯电与紧凑SUV二者的碰撞,早已是车企分土必争的重要领域。但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仅凭续航能力这样的传统“打法”早已无法让其在消费者的购物清单中完成突围。

所以,更强的品牌专属性和各有千秋的充电体验、更像燃油车驾驶感的调教、更丰富的智能网联科技,以及最重要的补贴后售价,都慢慢成为了眼尖的车企迅速抢占市场的重要策略。

而现如今的国产汽车,也早已不是我们数年前谈之色变的槽点。就单拎汽车新四化这件事来说,不论是低价位市场还是高端领地的试水,铺天盖地的自主新能源汽车似乎一直冲在这股浪潮的前列,尽管他们之中并没有谁十分明确地、清晰地拔得头魁,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打造产品“高级感”的出发点。

买这款纯电SUV,20万都能得到什么?

拿长安新能源首款紧凑级纯电动SUV举例,其拥有403km和605km两种续航版本,新车共上市推出了5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在15.99万元-20.09万元之间。

事实上在这个价位区间里,除了我们拥有新能源指标这样的硬件条件外,还有不少如思域、CR-V、速腾、卡罗拉等这样的燃油车可以选择。那么我们在15万到20万的价位中,这款长安CS55纯电都给了我们什么?

首先来看看,这5款不同配置车型在“三大件”上的异同。其中,前置永磁同步电机的峰值表现均为160kW的最大功率和300Nm的峰值扭矩;在传动系统上也均为电动车常见的固定齿比变速箱;所搭载的电池类型也同为三元锂电池.

而由于52.7kWh和84.2kWh这两种不同的电池能量,所拥有的工信部续航里程有所不同。其中快充至80%电量均耗时0.58小时,慢充时间则分为9小时与14.5小时。

其次,底盘方面也均同为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类型,驱动方式同为前置前驱。电动驻车是全系标配,尺寸规格为225/55?R18的轮毂亦是全系相同项。

当然,五款配置车型在三围尺寸上也同为4515/1860/1690mm,轴距2650mm。在主被动安全配置装置上,除主副驾安全气囊和前排侧气囊作为全系标配外,前后排头部气帘、主动刹车系统以及并线辅助系统仅在20.09万顶配车型上装备。

在辅助操控配置上,除两款入门动力车型外,驾驶辅助影像均为360度全景影像系统,顶配车型还装备有长安最新全自适应巡航系统,如上坡辅助、陡坡缓降以及远程启动和电池预加热等为全系标配。

在智能化配置上,CS55纯电版的双联屏配合长安汽车与腾讯联合开发的梧桐智慧互联系统,提供AI小安、、车载微信、远程控制等诸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可唤醒语音小精灵,控制导航、天窗、空调温度、多媒体、电话、新闻等生活资讯。支持个性化唤醒词、全局免唤醒语音交互、全语音车控功能。通过手机端远程查询可随时随地掌控车辆位置、车况数据、车辆监控、维保信息等功能。

另外在顶配与次顶配车型上,长安CS55纯电还装备了SONY索尼品牌扬声器,喇叭数量比其他车型多一倍至8个。

延续燃油版外观,新能源身份醒目

在目前的紧凑级SUV的细分市场中,长安CS55PLUS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销售业绩,而此次CS55纯电版车型在外观内饰方面也继承了燃油版车型的诸多元素。

CS55纯电版与CS55PLUS在外观上高度相似,但前者在前格栅换装了封闭式设计等一些细节方面,则突出了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

搭配由12颗高亮度远近光芯片+5颗光导式昼间行车灯芯片组成的远近光一体式LED大灯,使前脸看上去饱满且富有张力,双平行造型的LED日间行车灯令新车前脸拥有了非常显眼的辨识度。

车身采用流光动线车身设计,收窄的上半身与加宽的下半身相结合使得整个尾部造型在饱满的同时并不显臃肿,营造出稳重、低趴的运动氛围。

尾部采用横向天际霓虹贯穿式尾灯设计,内置198?颗高性能LED?+22颗立柱式厚壁LED光源,进一步提升了车尾的精致感。

在内饰设计上,CS55纯电版整体采用贯穿式布局,配色选用熏黑式的整体配色,辅以蓝色装饰彰显其新能源车型身份。全新设计的D型方向盘和金属拉丝工艺饰板等,都突出了运动风格。两块10.25英寸的双联屏设计是新车内饰中一大亮点部分。全液晶高清仪表盘与中控大屏相连,全新屏幕UI设计界面,更加突显出新车的科技感。

CS55纯电除了在颜值造型上与CS55PLUS蓝鲸版高度相似外,在驾驶过程中其也令人印象深刻。第一,CS55纯电在中高速时相比不少同级竞品的加速能力表现并不差。

纯电车在起步阶段的加速能力是该领域汽车的亮点,但来到中高速阶段则多少会露出耗电快、再加速能力降低的缺点。尽管长安CS55纯电在近70km/h左右时再加速的响应时间有限,但在车速攀升下也能完成快速超车的指令。

第二,E挡和S挡驾驶体验差异明显。总的来说,E挡节能模式下的CS55纯电更加柔和,整体符合居家代步通勤的驾驶理念;S挡则会带来更灵敏的动力响应,响胎起步的作业更是经常能够轻松实现。

第三,便是在动力回收系统的设定。CS55纯电的动力回收模式有B+、B-两档可调以及名为i-PEDAL的单踏板模式。

在强回收模式下,中速状态下松油滑行下的减速拖拽感较为明显,配合ECO节能驾驶模式在市区道路中可大能部分缓冲车速,虽整体提速感不及单踏板模式,但这也符合了拥堵城市路况的特殊驾驶环境设定。

作为长安新能源在纯电动SUV市场投入的重磅车型,CS55纯电版在国内紧凑级纯电SUV领域还是多少会分得一杯羹,但面对如比亚迪宋Pro纯电、广汽新能源埃安V以及近期最新上市的几何C,长安CS55纯电的竞争压力着实不小。但回过头来看,CS55纯电版的到来,又是在进一步丰富长安新能源产品矩阵的同时,也将继续为长安新能源的市场销量尽一份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销量 # 长安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