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解析 车型解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_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吗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1.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3月8日,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发布“两个百万、五个百亿”——中国五菱新能源战略,提出要打造百万纯电新能源平台、百万混动新能源平台,以及电池、电驱、电控、商贸服务、机器人五个百亿产业,2023年,力争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百万辆。吹响了五菱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五菱这一战略规划的发布恰逢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关注新能源汽车,提出要继续支

1.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_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吗

3月8日,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发布“两个百万、五个百亿”——中国五菱新能源战略,提出要打造百万纯电新能源平台、百万混动新能源平台,以及电池、电驱、电控、商贸服务、机器人五个百亿产业,2023年,力争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百万辆。吹响了五菱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五菱这一战略规划的发布恰逢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关注新能源汽车,提出要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可以说,五菱新能源战略的发布正得其时,对于提高自身发展质量,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都有重要意义。

发力核心技术,赋能全产业链

五菱新能源战略是一个全景式的蓝图规划,涉及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为未来数年五菱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全面赋能。

其中“两个百万平台”和“五个百亿产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五菱将围绕百万纯电新能源平台、百万混动新能源平台,形成四大产品体系,即GSEV系列全球城市轻出行生态领导者、EQ 系列智能社交空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FDEV系列体验标杆和智能物流移动平台系列,从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拓展更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则将围绕电池、电驱、电控、商贸服务、机器人打造五个百亿规模产业生态集群,打造核心自主三电技术,构建具备自主创新高新技术的新四化产业链,打造新能源产业圈。

总体而言,“两个百万”和“五个百亿”的规划均瞄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其成功实施将使五菱建立起强大的整体技术优势。以“百亿电池产业”为例,五菱将建设具备年产20GWh动力电池系统和20GWh动力电池电芯能力的电池产业园,形成有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电池研发和制造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五菱立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实施新能源战略全面赋能产业链各环节,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再次走在了业界前列。

聚势升维,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3.4万辆,同比增长167.5%。同时我国汽车产销总量也已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并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正在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增长率可达47%。

对于以五菱为代表的民族品牌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同样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水平重复建设,走老路是行不通的,注定要被淘汰。而五菱先知先觉,近年来,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思路,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

2020年,五菱正式开启银标战略,实施品牌向上,并推出了Victory,星辰等全新车型,在延续品牌优质口碑的同时,加速向市场空间更大的乘用车领域渗透,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全球市场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五菱还提出了两翼齐飞”战略,即“用户之翼”和“技术之翼”。其中“技术之翼就是致力于打造智能出行生态,构建五菱自身的生态闭环。为户提供具有拟人化、社交化、智能化的出行生态体验。这些举措无论对企业本身还是对全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和示范意义。

在新能源领域,随着五菱新能源战略的落地,相关的业务板块亦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技术体系、创新体系以及智能制造体系也将成为整个行业焕新向上的重要基础设施。数据显示,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达1,760,176辆,同比增长13.5%,位居民族品牌单一车企销量第一,其中五菱品牌实销1,449,367辆,同比增长17%;五菱的GSEV(全球小型纯电动汽车架构)产品销售高达452,238辆,同比增长160%。我们有理由对未来五菱的市场表现和行业贡献抱有更大的期待。

五菱新能源战略顺应了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整体趋势,切中了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主线的产业脉搏,将有力的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升级,成为“中国智造”的亮眼名片。

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在何方?

2023年3月31日,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媒体等各界人士的百余人参加。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在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产业链协同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本次会议的热点内容:

一、政策环境

与会专家指出,政策环境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减免购置税、免收车辆购置税、免费使用公共停车场等。但与此同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大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政策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会专家认为,技术创新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电池技术、充电技术、车联网技术等。同时,产业链的协同和合作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需要各方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三、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扩大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会代表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虽然在逐步增加,但与传统汽车市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包括政策引导、产品创新、营销推广等,为市场需求的扩大提供支持。

四、产业链协同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和合作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会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到电池、电机、控制系统、充电设施等多个环节,需要各方加强协同和合作,优化产业链布局和结构,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本次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召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着新《规划》的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有了可供参考的方向指引。从新旧《规划》的不同中也能看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激进走向成熟务实。

文/《汽车人》卢山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比于上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这8年时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趋势、竞争格局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解决发展旧问题,《规划》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一个十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高核心技术创新力,推动全价值链发展

在坚持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战略方向下,中国汽车成为全球新能源产销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核心技术缺少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质量体系不够完善、废旧电池处理需要加强等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市场面前也日益凸显出来。

《规划》对未来发展愿景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在新《规划》中,对于核心技术创新,以及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全价值链发展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规划》强调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与此同时,《规划》也重点提及了建设新兴产业生态的目标。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备受关注的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汽车人》观点:

目前,国内车企在多种动力系统的产品上已经布局广泛,特别是动力电池方面拥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体系上,仍然对海外采购有比较严重的依赖。

今年的全球疫情,也让中国的汽车产业意识到了无法控制供应链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下一个十五年,供应链的构建和强大势必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核心技术上的快速突破,更有赖于国家力量的推进,历史上举国之力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正是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参照。因此,推进兼并重组,打造龙头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快速突破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短板弱项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第一代电动车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动力电池也即将进入一波淘汰浪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将产生约24万吨的退役锂离子电池,2022年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预计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末期,中国动力锂电池退役量将超过73万吨。

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和梯次利用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动力电池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持久性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尽管中国锂资源丰富,但受限于工艺制约,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钴和镍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动力电池最高可以实现70%的梯次利用,可以极大缓解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困境,实现新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面对目前的全球新能源竞争态势,《规划》中指出: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新能源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引导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产业合作由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

《汽车人》观点:

特斯拉一家独大、跨国车企跃跃欲试,正在严重挤压自主车企在国内的生存空间。中国汽车能否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出口的突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历史经验表明,惟有开放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只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才能为中国的汽车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不搞“大跃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规划》表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汽车人》观点:

从之前的25%到现在的20%,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的务实化,说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层面正在走向成熟稳健。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产品技术本身的发展更新;另一方面,是基础配套设施普及完善。此外,也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健康状态,都对这个产业产生着巨大影响。

不搞销量上的“大跃进”,而是从构建协同发展的格局入手,帮助整个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以新能源为“抓手”,打造面向未来出行领域的整体生态体系,更有利于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的长期远景目标达成。(文/《汽车人》卢山,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新能源 # 发展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