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汽车限购令会影响4s店汽车的销量吗知乎_汽车限购令优缺点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1.是时候鼓励汽车消费|限购松绑还是减税刺激?由于疫情的原因,大部分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旅游业,餐饮业损失相当严重,而汽车业也避免不了这次劫难,汽车滞销是目前汽车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内汽车市场2月份的销量不尽人意,同比下跌92%,跌幅创造了历史新纪录。这也导致国内库存车数量急剧攀升,估计2月份经销商拥有库存车辆数量达到300万辆左右,库存预警指数超过远超警戒线。这也导致无法及时回笼资金,让经销商资

1.是时候鼓励汽车消费|限购松绑还是减税刺激?

汽车限购令会影响4s店汽车的销量吗知乎_汽车限购令优缺点

由于疫情的原因,大部分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旅游业,餐饮业损失相当严重,而汽车业也避免不了这次劫难,汽车滞销是目前汽车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内汽车市场2月份的销量不尽人意,同比下跌92%,跌幅创造了历史新纪录。这也导致国内库存车数量急剧攀升,估计2月份经销商拥有库存车辆数量达到300万辆左右,库存预警指数超过远超警戒线。这也导致无法及时回笼资金,让经销商资金压力剧增。

这次汽车大量库存主要有两个原

第一,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有大量的经销商没能复工。主要是当地政府为了防治疫情,严格管控,导致门店无法及时开业,还有部分员工因为出行交通困难,无法及时到岗等等。虽然采取了将无人问津的门店转为网上销售,但销量还是微乎其微。第二,消费者由于封禁限制以及自身安全考虑,除必要外出,基本待在家里,暂时没有购买欲望。

可能有网友会说为什么不降销售,刺激一下消费者购车欲望。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消费者的收入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大量的亏损,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价并不能很好的提起他们的消费欲望。但对于损失不大,有资金充足的消费者,可以引导消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认为价格战对目前销量无太大的效果。

2月份车辆销量惨淡,3月份销量会增加,出现好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各个省市共8155家4S店进行调研,截止3月4日,门店复工率75.1%,综合复工率只有37.34%,复工率有点惨淡。消费者由于收入和疫情还没完全结束的影响,销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流通协会判断三月份就能收入抵支持有点难。3月份销量会出现增长,但增长有限,销量回升到正常水平还需要几个月时间。大部分经销商认为销量回归到正常水平要到5月份。

销量是一方面,解决库存车问题。汽车产业链绵长,全面复产有点困难,特别是湖北地区汽车相关配套产业难以迅速恢复,这也导致某些热销车型产能无法及时跟上。

新政促进汽车销量。中央为了稳定汽车这种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的地方放宽汽车配额以此来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的销量,除此之外采用以旧换新等措施,刺激消费者消费。广东省政府还对购买新车的消费者有效期1年的补助,补助金额为2000-5000元,并且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以及汽车报废更新补贴。

写到最后。目前来看,汽车销量会慢慢处于回升阶段。正如流通协会所说,这种影响会慢慢变小,但短期是不可能回到正常水平。由于新政颁布的促进作用,相信汽车销量会有所提升,回归正常水平也会提前,或许要不到经销商估计的5月份。各位网友怎么认为呢?现在关于汽车的新政,各位网友心动没,欢迎在下方评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是时候鼓励汽车消费|限购松绑还是减税刺激?

4月车市销量开始V型反弹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企业销量快报情况显示,4月中国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00万辆,环比增长39.8%,同比增长0.9%。1—4月,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计完成567万辆,同比下降32.1%。另外,汽车市场需求指数、平均日销量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经营状况指数均为环比上升。

此时,车企们也在心里默念,“终于熬过去了”。从当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大部分车企4月销量同比、环比均呈现上涨态势。

按照往年的情形,4月是传统消费淡季。水滴汽车APP认为,由于2月和3月汽车消费受到抑制,4月在经销商降价促销、政策刺激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车企销量得以进一步增长。

自2月开始,陆续有20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包括加大汽车金融支持、释放限购城市刚需、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等。4月23日,财政部有发布通知称,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4月28日,发改委等11部门明确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五项措施,这将对车企的疏困及对行业发展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的通知中提到,用好汽车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有分析表示,这对目前疫情下的消费购买力受阻,居民兜里没钱,但有出行的刚性需求,此次政策予以一定的支持,是很好的事情。尤其是汽车消费金融贷款的利息相对偏高,企业资金压力大,因此政策支持能够让银行让利,纾解贷款部门的资金成本压力,靠政策支持降低消费者购车的资金成本压力。

另外,前段时间,由于人们出行受到限制,所以线上直播成为车企和经销商营销引流的主要方式。根据水滴汽车APP对车企高管的直播采访了解到,线上直播有一定的转换率,确实有不少消费者是通过观看直播,然后选择到店进行体验,最终购买成交。目前,一些车企已经明确表示,会将直播常态化。

综合来看,各种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以及车企和经销商线上直播、线下促销对4月销量增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政策出台的力度温和,未来还需要各地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更多的促进消费政策,实现国家与地方共同推进汽车消费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人预测,汽车市场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其实,从现在车市的表现来看,人们期盼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来。汽车作为刚需,4月销量的增长只是车市消费需求在短时间内的集中释放。

根据对4S店的实地探访,尽管不少品牌终端优惠非常可观,但客流量并没有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目前,经销商对市场恢复看好,但受到宏观经济及全球市场的影响,车市的反弹程度和消费者的购车热情难以预测,不能盲目乐观。

而且,4月车企全面恢复考核和奖励,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加,目前经销商仍以消化库存、回笼资金为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2020年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8%,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但库存预警指数依然位于荣枯线之上。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项支持和促进政策陆续出台落实,结合汽车行业企业的积极努力,下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水平有望恢复或超过去年同期,但仍将受到海外疫情防控进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对于车企来说,当前应该理性看待汽车市场回暖。今年汽车市场销量2月见底,3月降幅收窄,如今4月回正,是2018年开始近两年第一次月度正增长。尽管“小阳春”来了,但很难说会不会有“倒春寒”。

目前来看,4月是中国汽车市场V型反转的起点,刚性购车需求持续释放对二季度车市是有力的支撑,二季度销量或高于上年同期。但新一轮最坏的时候可能在3季度,如果全球大盘不回暖,中国汽车市场的小阳春也是不可持续的,车企也该做好心理准备。

文/李丽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等限购城市能否响应号召放开汽车限购政策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文?|?杜巧梅?汪杨清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国家***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文章中明确指出:“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在稳定居民消费的措施中,文章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对此,多位汽车行业专家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这对于促进汽车消费是绝对的利好消息,刺激汽车消费对于改善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的困难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发展压力。自2018年7月开始,中国汽车业已经连续负增长18个月,而新冠肺炎疫情又使汽车产业雪上加霜。

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网络信息发布会上指出,疫情对国内汽车工业亦产生了一系列冲击。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企业生产进度受阻、企业出口困难增加、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隐患加大,以及企业应对标准法规的难度大幅加剧等因素,对本来就下行压力较大的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影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受访的3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统计表明,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于2003年非典,将令原本处于调整期的汽车行业雪上加霜。

而来自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预测显示,今年2月汽车零售销量预计下滑30%以上。

在此环境下,中央、各地政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出台政策为企业减负,提振消费,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鼓励居民私家车出行的政策也在近期逐步实施。

2月15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为加强公路保通保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经国务院同意,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具体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此外,地方政府开始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日前,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率先发布《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对市内购买“国六”标准排量汽车给予2000-5000元的资金补助,打响地方促进汽车消费第一枪。

同时,为提升当地消费者在汽车消费方面的积极性,佛山市还在简化购车登记手续方面作出规定,例如增加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数量、增加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可办业务种类、简化汽车抵押登记手续、优化汽车登记业务流程等。

作为促进佛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加快推进汽车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上述通知将自今年3月1日起实施。

明确政策目标是关键

“目前疫情及相关情况尚不明确,需要主要零部件和整车企业提出相关建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表示,去年国家对汽车的消费促进出台了很多政策,如果能把包括刺激二手车流通、解除限行限购等一系列汽车消费政策落实,则对国内汽车市场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智库君梳理发现,自2019年以来,为了稳住汽车消费,相关部委已多次在政策中提及促进汽车消费措施。

2019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促进汽车消费。

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且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以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要稳住汽车消费的大头,研究取消限制消费的政策。稳住汽车等消费大头。破除汽车消费限制,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推动汽车限购政策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

另外,商务部、发改委等十部委还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涉及汽车下乡、皮卡进城等六项消费刺激措施。

“以上这些政策是很好的方向,但刺激消费的效果不是特别显著。”?2月1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方向目标不明确。

“当时政策制定是为了改变体制机制障碍,没有一个确定性目标,比如为拉动整个汽车工业服务、保证汽车和消费都要回升到合理的水平。”崔东树表示,“此次政策思路面对的是突发疫情对汽车消费带来的影响,促消费目标明确,因此,我们有信心2020年汽车消费能恢复起来。”

限购城市如何“松绑”?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据崔东树预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减少2020年汽车销量约百万辆,当前限购地区的汽车号牌配额总数约50-60万个,若能新增20-30万个配额,将对提振车市有一定贡献,并能促进消费者信心恢复。

因此,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等限购城市能否响应号召放开汽车限购政策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限购城市而言,如果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增加牌照配额的难度也很大,短时间内放开限购或增加牌照的可能性不大。”有业内人士对智库君表示。

2019年,在号召解除汽车限购政策方面,仅有广州、深圳两地增配18万辆摇号指标,贵阳部分放松了汽车购买限制。

“交通拥堵和环保一直是北京市的难题,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京有其特殊性,如果要完全放开,难度非常大。”崔东树告诉智库君,在城市约束性比较大的地方,需要政府创新工作的能力。

“实际上还是要给消费者一个购车的理由,让消费者有一个安全出行的环境和购车消费的合理想法。”崔东树告诉智库君,最有效的措施是减税,“比如减免个人所得税,如果买车的话跟买房一样可以抵税,也给消费者一个更好的理由,而且对国家来说损失并不是特别大,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的办法。”

此外,崔东树认为,其它一些税费的减免或者汽车使用成本下降也会促进汽车消费增长。

“鼓励消费者加大购车力度,需要有一些很好的具体措施,真正拿钱去做补贴,各级财政都有一定压力,但从减税的角度去做的话就会轻松很多。应该更多用税收的手段去激励购车消费。”崔东树告诉智库君,“2009年和2015年两次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都采取了部分税减半的政策,实施效果良好。”

在崔东树看来,从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所有车辆通行费政策就是减少汽车使用成本的有效政策。

“疫情之下,所有的政策都应该比去年要更扎实,才能够平稳度过疫情。”崔东树认为,“目前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目标是要解决疫情影响的短期问题,不要给长期发展留下后患。”

此外,针对近日佛山市出台相关鼓励汽车消费并提供购车补贴的政策,崔东树表示这将对佛山以及广州市周边汽车消费有明显的提振效果。

“我认为这将促进佛山周边地区的购车需求,也会拉动广州的需求,让很多在佛山买车的消费者在广州或者在周边地区使用,对广东车市也有稳增长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消费 #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