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南京_小米汽车会在哪里建厂

tamo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1.选址日报:再有484.1亿项目落户成都;美团总部基地落户上海2.除北上广外,最值得高考考生报的三个城市3.小米智能家居的发展大事记4.小鹏汽车是谁投资的5.武汉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能否一跃而起引领群雄?6.安庆衡:车市整合重组势在必行!车企如何抱团取暖?我们都知道,北上广深是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这么说的话,那么剩下的就是二线、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了?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它是

1.选址日报:再有484.1亿项目落户成都;美团总部基地落户上海

2.除北上广外,最值得高考考生报的三个城市

3.小米智能家居的发展大事记

4.小鹏汽车是谁投资的

5.武汉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能否一跃而起引领群雄?

6.安庆衡:车市整合重组势在必行!车企如何抱团取暖?

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南京_小米汽车会在哪里建厂

我们都知道,北上广深是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这么说的话,那么剩下的就是二线、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了?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它是由第一 财经 评选出来的,共有15个,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那么这15个城市到底是算一线还是二线城市?

如果算二线强市的话,那么谁的实力最强?这也很难说,因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也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 、交通、城建等多个方面,官方并没有公布有关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其它机构评选的报告。

根据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联合国人居署、 经济日报与华顿经济研究院两大机构发布的两份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分别位居前四,而排名第五的都是武汉,那武汉就是中国实力最强的二线城市了?当然这只是民间机构公布的排名,仅供参考,孰强孰弱,还是留给大家来讨论。

至于谁的后劲最大?在这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有大部分都是 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或者国家中心城市等,这些城市政治资源优势大,优先享有国家政策倾斜,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是非常好的,要说哪一个城市后颈最大,看来也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我则最看好成都、武汉、杭州三座城市的发展。

而如果以上15个新一线城市不算二线城市的话,根据第一 财经 评选的报告,除了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之外,还有30个二线城市。从这30个二线城市来看,实力比较强的要数济南、大连、哈尔滨、长春、佛山和合肥等城市,实力最强、后颈最大的城市我认为是济南,济南是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副省级城市,综合实力是很强的,而且近年来山东开始推行“强省会”战略,提高省会首位度,济南与莱芜的合并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山东重点发展下,未来济南经济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收入才是真实力,GDP是浮云。

在传统的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之后,由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于是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划分,既一共六线,分别为一线、新一线、二三四五线。

题主所说的二线,大概是过去说法中的强二线,也就是如今的15个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当中,综合实力最强的5个分别是南京、武汉、天津、成都、西安。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5个分别是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

上述两大类别中综合实力以及经济实力都入围五强的只有南京、武汉、天津,所以新一线当中 实力最强 的结论就是 南京、武汉、天津 这三座城市。

后劲最大的城市,我认为会是最高层级规划偏重的城市,以及区域核心地位最强的城市,这个就无关于经济体量和收入水平了,重点在于产业结构以及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苏州的经济体量很庞大,但是制造业占比重过大,多元经济不及综合型强市。宁波民富程度极高,但是也存在类似苏州的问题。所以这些纯经济型强市并不在“后劲最大”的范畴当中。

所以我认为后劲最大的城市是:区域核心地位极强的 成都 、 武汉、西安; 综合实力强,并且外来资本和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强的 南京和天津, 规划定位最高、承办高级别盛会最多的 杭州 和 青岛 。

按顺序排列的话,我认为是: 杭州、成都、西安、武汉、青岛、南京、天津 。

从上表不难看出,这15个城市其综合实力也是相差悬殊。那么具体谁能当得起二线TOP1呢?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在城市评价体系中,都会参考诸如 GDP总量、科教文卫、城建水平、交通枢纽、财政金融、商业指数、城市软实力 等等各方面的指标来加以评估。

15个城市中: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在经济实力方面比较强劲, 其中又以重庆GDP总量最高。总量产生规模效应, 例如城市的固定投资,重庆投GDP的30%就是6000个亿,而居末的昆明投入100%都不够,这就是总量悬殊所带来的差距以及优势。

至于人均GDP,其实和城市整体实力并无直接关联,并不作为城市综合实力参考项,也不能真实反映人均收入的高低。澳门的人均GDP52万元,并不意味着澳门的城市实力比人均只有13.5万元的上海强4倍。

上述,重庆在经济总量单项上是属于TOP1的。

税收的多少往往能反映这座城市的商业实力,企业多,产值高税收才能高。而真金白银的存款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真实身价。下表中,重庆、苏州和天津财税前三;而杭州、成都和重庆金融存款前三。综合来看,重庆在财税和金融存款方面均位于前三, 在财政金融方面,重庆单项第一是问题不大的。

从高校数量、在校人数,高层次人才和卫生体系来看,武汉均有较大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武汉第一问题是不大的。其余依次为南京第二、西安第三、杭州第四、成都第五、长沙六、天津第七、重庆则只能屈居老八了。

交通枢纽反映一座城市的联通性、吸引力以及城市硬实力方面的体现。而大交通往往又分为铁路和航空两方面。相对而言,航空枢纽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在交通枢纽中所占权重要高于铁路。

火车站随便途线路都能设个站,而空港则不然。纵观世界性大都市,均坐拥一座或多座国际机场。另一方面,国内航线越多,代表其枢纽性越强;国际航线多,代表其对外交流和国际知名度也更高。

从去年的机场排名和通达航线来看,显然成都一骑绝尘,远超其余城市。 说明成都正在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从其入驻16间外国领事馆也可得知,成都在对外交流方面是要强于包括天津和重庆在内的直辖市的。 另外东莞和苏州就比较吃亏了,境内并无机场。在这点上完全和其余城市不在一个层次。

在铁路方面,由于国家干线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总体而言东部和中部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在每日始发、途经高铁和普速总车次上,南京第一,武汉第二,长沙第三。

总体而言,西部城市航空较强,东部、中部铁路占优。 具体到这15个城市的交通枢纽性,仍属成都为TOP1。

综合以上来看, 成都 无论从经济体量、财政金融、科教文卫、交通枢纽及国际化程度都比较均衡,在这15座城市当中, 个人认为是属于第一的 。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其实现在的一切已决定的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

网上找的一张,正宗一线4个:北上广深,新一线15个:成都第一,昆明倒数第一。

笔者的定义是,新一线就是二线,因为即使是这些新二线城市也绝对没有能与北上广深匹敌的,比什么?啥也比不过!

所以,这张图上的新一线城市就是正宗二线城市,做个张这些城市GDP排名图:

这样就清楚多了,实力最强的是重庆,最有潜力的是青岛,增速最大。

当然,除开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外,苏州、成都的实力最强。

从交通和人才方面来看,我觉得是武汉。

本人在武汉读的大学,毕业留汉工作了5年,现在虽然回了老家郑州,但对武汉还是很有感情。

简单说下吧,武汉的船运、铁路、航空、地铁,可以说构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城市立体交通网,南通北达,东连西接,交通方面的优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时城市规划也十分合理。

人才方面,重点院校数量全国前列,在校大学生人数全国第一,应该也是世界第一了,武汉市政府肯定也清楚人才意味着未来,所以近些年为留住人才,也出台了很多帮助大学生就业以及往后落户购房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巨头也看中了武汉的人才优势,以小米为例,本来雷军就是武大毕业的,现在也已经在武汉金融港设置了新的办公室,小米武汉总部也准备动工,定位就是研发中心,华为就不说了,老早就在软件园布局了。再加上武汉本土互联网企业也发展迅猛,以斗鱼为首,所以就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就这两方面来看的话,我觉得武汉会是二线城市中更占优的那一个。

杭州,武汉,南京!这三个最有潜力。

杭州严格来说算一线了!

另外把重庆去掉好吗,重庆已经发展不动,地理位置的天然劣势,山城始终是山城,发展受限,要不是重庆是大西部铁路交通枢纽,加上国家的扶持,早就被武汉超越,现在武汉也快直逼重庆了!

作为潜力,九省互通的武汉未来发展不可限量,高校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单在武汉市就集结百所大学!

毫无疑问,是南京!!!

2019年南京大概率就是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也即将成立。不但南京西部的江北新区正如火如荼的大干快上中,现在又开始发展南京东部———紫东地区:紫金山以东区域的大发展!而这个应该是真正在实现“宁镇扬一体化”的节奏。想一想几年以后,地铁也修到了镇江的句容,到扬州的地铁也估计大干快上建设中,即使传说中的兼并镇江扬州没有实现,但地铁通了、几个城市就已经真正的实现了同城一体,虽然没有表面上光鲜亮丽的GDP排在数一数二,但南京都市圈已然实实在在的闪亮登场了,也就会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最耀眼的城市圈!

2019年一季度经济发展结果已经出来,南京增长率排在国内城市第一,又有实力雄厚的江苏省全力以赴支持,南京的腾飞指日可待!前途不可限量!!!

(补充一点:去年看南京各方面舆论也觉着马上就可以兼并镇江甚至扬州了,而且前面有成都杭州武汉西安、最近的也有济南都兼并扩大地盘以扩大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先例,但现在南京的兼并并没有实施,但另一方面地铁的不但修到市外甚至修到省外的落实,是不是可以看出来国家层面也不希望都只扩大地盘做表面文章而不真正发展经济实力的考虑呢?而让南京 探索 另外一个都市圈发展的模式呢?实际上宁镇扬三个城市的交通台现在每一天都互相播报对方城市的实时交通路况了,实际上就已经是同城待遇了,试想国内哪些城市能做到这一点呢?)

(再补充一段回复内容:哈哈

选址日报:再有484.1亿项目落户成都;美团总部基地落户上海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不是铁岭,而是车都。

虎年伊始,在房地产喊冷、汽车业回暖——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井喷——春风下,国内热衷发展汽车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纷纷加码布局新汽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大有把自己的老区、新区、特区、开发区变成新的“造车区”——“车都”的虎劲。

最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月12日,在辽宁发布公众号(辽宁省政府官微)推发文章《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中提及:“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就像此前小米总部和工厂落地北京之前的桥段一样,这篇文章火了一天——没活过半集——就去领盒饭了:辽宁发布公众号很快选择删除,特斯拉官方澄清道为不实消息。

相比被段子害惨的“投资不过山海关”,首都的招商引资最近是杠杠的。

2022年1月,北京市先后公布2022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动车是亮点: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提高产能、投放新能源产品;完成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工厂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在继小米汽车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的造车项目——集度已在北京悄然设立新总部,并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度工作总结,无意中泄露这一“天机”。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到:2022年,北京市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老汽车切换的当口,北京并不满足近几年发展受到挫折的北汽新能源,同时看上更有活力的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以及下场造车的百度等科技企业。

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新工厂是在原停摆了2年的北京现代一工厂厂区上进行改造,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此前被武汉、合肥、长春等地“追晕”的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将下线开产。

不仅是沈阳、北京,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主要城市的领导更是亲赴企业一线,鼓劲加油,摇旗呐喊,希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保持稳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合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更是新年放大招,加强招商和营商环境营造力度。

2022年2月10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带头开展现场办公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一位外地来皖投资的企业家说,这次活动“别开生面”,犹如“春风拂面”,看到“三个转变”:从“企业被动找领导”转变为“领导主动找企业”,从“企业多次多头找”转变为“领导分批逐一听”,从不仅解决了“一个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一类问题”。

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从当下及未来来看,失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就缺乏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增长、保就业等最强“发动机”,而现在还不“变速、换挡、转向”,等到灯枯、油尽就没有带电、再见艳阳的机会。

新一轮底特律、汽车城、车都、车谷的大城竞争,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个省市把汽车当做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或第一产业的城市,更是把当地车企当做香饽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万亿级增长极。

汽车商业评论从各地的官方发布探寻出虎年一些地方政府对当地汽车产业渴求和希冀。

1月22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来一汽慰问一线员工,调研生产经营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

中国一汽官微报道说,陪同的还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子联,省政府秘书长等省市政府大员。

来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实地察看零部件研发、生产线运行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员工,提前送上节日祝福,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座谈会上介绍一汽2022年生产经营计划及一季度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过去一年,“省市大力支持 一汽 克服重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把“缺芯”等影响降到了最低,改革更加深入,创新更加突出, 红旗 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他希望一汽牢记殷殷嘱托,保持昂扬斗志,续写“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省市政府将一如既往为一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表示,2022年,一汽将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统领,以用户为中心,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认真抓好九大方面重点工作,向着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月7日虎年开工第一天, 上海 市委书记走访 上汽集团 旗下的捷氢科技,详细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及核心技术研发情况,走进车间察看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捷氢科技官微报道说,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捷氢科技董事长和捷氢科技总经理结合发展实际,就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支撑、全产业链贯通以及运营政策保障等谈了想法建议。

仔细询问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当前存在的瓶颈难点,鼓励企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攻坚突破力度,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更好更快、更加精准地对接、落地、见效。”他希望企业把优势做优、把长板拉长,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快推动形成有影响力、有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实施。

2月14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全年目标,加压奋进、比学赶超,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全年再续精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入交流,仔细听取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察看整车生产线,了解整车制造和销售情况。

他希望东风公司抢抓机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共同推动武汉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表示“相关区和部门要一如既往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来到汉南片区百亿项目现场,走进项目工地,仔细听取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优化服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座谈会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和一季度开门红等工作作了汇报。 希望武汉经开区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全国经开区方阵中争先进位。

(中国车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及汽车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此前的2月10日,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和工委副书记、区长与东风本田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 本田 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整车工厂建设,携手推进 东风 本田 汽车年产销达到百万辆规模。

2月7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重庆市领导分别前往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重点企业调研,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重庆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赴西部(重庆)科学城实地调研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生产情况。

在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领域拥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展厅,观看核心产品展示,了解关键技术指标性能优势。

车间里机器人在生产线忙碌,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等情况。他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企业抢抓机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立足存量做优增量,持续推动汽车产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祝愿金康公司在新的一年发展越来越好。

2月1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重庆分社社长调研赛力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总裁等陪同调研。参加座谈并对小康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再接再厉发展好新能源汽车。

2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和江北区委书记一行莅临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参观调研,看望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表示,“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将不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广汽集团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希望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走进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的总装车间、电池车间、科技展厅、造型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品牌打造等情况,并与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一线员工深入互动交流。

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取得的成绩:广汽集团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令人自豪的民族品牌,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冲击,广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汽车产销、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超出预期,充分发挥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以招商引资和豪赌出名的合肥市一开年就加码工作强度。2月12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今年第1次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做到“四个靠前”:政策发力靠前、程序审批靠前、指导工作靠前、破解难题靠前,力保不让一个项目因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而受困。

强调, 理念 要新,标准要高,速度要快——“宁让程序等项目、不让项目等程序”。

说起合肥市政府对于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重大战略项目敢大胆出手跟投、领投,要数合肥与 蔚来 的故事。 蔚来 汽车创始人、董事长这个“2019年最惨的男人”,曾向全国18个城市求援,最后只有合肥把 蔚来 从ICU(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回来,重获新生。

实际上,2020年一季度尽管还在疫情中,合肥派出的多路“侦察兵”,把朋友圈问个遍,查了个底朝天。这用合肥市委书记的话说,合肥这个投资团队拼的不是手气是手艺。

让汽车圈记忆犹新的是,2021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6月10日在合肥开幕首日。特地抽出时间,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参会嘉宾分批会谈。

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智能电动汽车是合肥战新产业的重点方向,合肥坚持以政府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创造了很多政企合作成功案例。欢迎更多企业家、投资家来肥共话合作,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据说安徽省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工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工作,还是某个具体产业链的链长。因为合肥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押中了半导体企业长鑫和兆易创新及造车新势力蔚来,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合肥也得了一个绰号——伪装成政府的最佳投资机构。

合肥首先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作为招商目标——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不管是请院士专家和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大半个汽车圈来开研讨会,还是请顶尖咨询公司来做咨询,关键是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然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缺哪些,那就精准出击,把它拉到合肥。

可谓,目标非常精准,一个个上去谈;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就给创造条件;目标企业正在推动什么策略,就配合策略;今年谈不成,那就明年接着来,直到拿下目标。这一点,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其他新一线城市,例如南京,同样把汽车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南京被称为引进造车新势力最多的城市,虽然所剩牌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多,但南京在2月7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南京发布微信号说,这是该市出台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16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汽车商业评论也提醒各地政府,许多地方都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性是好的,但能否大家都成为车城或车都,这还要取决于许多方面,尤其是否具备基础条件。

一是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并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汽车城。

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划总产能达2669万辆,远超实际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即使按照2021年销量289.3万辆来算,产能利用率也不过11%。

二是底特律向来并不是自封的,是水到渠成,车到路有,车到城起,你做好了,别人自然承认你。

三是不搞汽车城建设,做精做强做大某一汽车链上的零部件——做新型汽配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城同样也很好。

50多年来持续研究产业现象并有数部“汽车强国”书籍出版的汽车专家程振彪建议,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搞成投资热,结果没有效益,最后损失很大。“不是不要远大目标,而是不要好高骛远,轻视了基础和做扎实功。”

除北上广外,最值得高考考生报的三个城市

再有484.1亿新经济项目落户成都

项目共涵盖了绿色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包含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制造、电竞、文创等30余个新经济产业。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计划投资额达到484.1亿元(via 封面新闻)

美团总部基地落户上海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与美团就上海总部基地举行了签约仪式。美团作为在线新经济的领军企业,选择落户杨浦滨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via 人民网上海)

28亿5个项目落户常州经开区

横林酒店项目、顺丰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项目、丰田4S店项目、嘉宏酒店项目、高端餐饮项目等5个项目落户常州经开区, 总投资达28亿元。(via 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

华为、滴滴重点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

华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总投资约109亿元,包括“一中心三平台”。滴滴西部创新中心选址新川创新 科技 园AI创新中心,涵盖网约车西部运营中心、社区电商示范中心、动态公交示范基地等项目。其中,滴滴将依托其平台在出行领域大数据优势,在成都高新西区、新川创新 科技 园等区域率先开展网约公交试点,打造动态公交示范基地。(via 每日经济新闻)

哔哩哔哩首家国创中心落户南京建邺

哔哩哔哩江苏总部落户,建邺数字经济产业地标再拔新高。近年来,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 科技 华东总部、小米有品全国总部、蜂巢互联全国研发总部、腾讯云启(南京)创新基地等一批产业带动力强、行业影响力高、区域辐射力大的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纷至沓来。物理集聚催发化学反应,头部企业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生态链、生态圈企业扎根建邺,崛起南京乃至江苏数字经济新高地。(via 新华日报)

航空产教园区项目落户成都新都区

航空产教园区项目将入驻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占地面积约800亩,主要建设航空产业群楼、产教融合基地、大学 科技 园、科创楼等建筑及配套设施,设有航空工程技术应用创新中心、航空技术技能培训中心、航空 科技 馆、大学 科技 园、航空图情中心等科研与服务区,打造中国航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via 每日经济新闻)

3亿元新能源项目落户仙桃高新区

仙桃高新区与湖北灵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3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via 仙桃日报)

5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项目落户武清区

共有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宾果智能幼儿园、上海中科院科创基金等12个项目落户武清开发区,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5G、物联网、智慧教育等诸多细分领域,投资总额达5亿元,预计年纳税不低于3亿元。(via 天津日报)

贝达药业拟10亿元投建创新药产业化基地项目

该项目名称为创新药产业化(嵊州)基地,是公司为了生产和储运多个即将投入生产的新产品以及后续提交上市品种,项目地址选在嵊州经济开发区城北区块,总面积约215亩,宗地性质为工业用地。(via 财联社)

1412亿元!西安1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集中开工的项目共有116个,总投资1412亿元,年计划投资279亿元,涵盖先进制造业、服务业、文化 旅游 、城建及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六大领域。其中,高新区荣民天众高性能航空材料项目投资金额为50亿元,项目位于西鄠快速干道以南,西余铁路支线(规划)以东,文黄路以西,西汉高速以北,新建厂房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将建设天众10万吨预拉伸中厚板生产基地。建成后,可生产满足军工品质的中厚板产品,同时可开发生产优于目前常规航空铝合金的铝锂合金板带材,提前在国内占领这一细分市场。(via 华商网)

绿城33.9亿摘得宁波一宗商住地

浙江宁波公开出让1宗商住地,经126轮报价,最终由绿城以上限价格33.92亿元+竞配人才安置房300平方米摘得,折合楼面价15783/平方米,溢价率33.7%。(via 观点地产网 )

融创12.89亿元底价竞得无锡江阴1宗商住用地

江阴首融置业有限公司(融创)以12.89亿元底价竞得无锡江阴1宗商住地,即澄地2020-C-29号,成交楼面价5700元/平方米。(via 房讯网)

武汉:总部企业落户江城最高奖2000万

对经认定的武汉总部企业,按一定标准给予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企业壮大奖励、企业办公用房补贴、人才奖励、土地政策等7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其中,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最高2000万元,企业壮大奖励最高1000万元,企业办公用房补贴最高800万元,人才奖励最高200万元。(via 楚天都市报)

商务部:近期将发布《中国外商投资指引》

为落实外商投资法有关规定,商务部近期还将在商务部网站和中国投资指南网发布《中国外商投资指引》。这份指引将分为“走进中国”“投资中国”“外商在华投资的法律制度”“外籍人士在华生活”“办事流程”共五个章节,详细介绍我国的投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流程等相关情况。(via 界面新闻)

为企业减负 广东清远推出“工业厂房按揭贷”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地方政府鼓励在工业园区推广使用标准厂房为契机,指导清远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工业厂房按揭贷”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购置工业厂房,通过拉长贷款期限减轻企业购置生产场所的压力。(via 经济参考报)

小米智能家居的发展大事记

高考已经结束一周了,再过1周高考成绩就要公诸于众了,对于高考生而言,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填报志愿,选择城市。

以后的中国绝对是区域中心的发展模式,这种特征也是越来越明显,所以高中家长在给孩子填报志愿时选择城市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分段的考生,如果你以后不想在本省发展,如果想去外省看更多的机会,那么北上广深呢你要镇重考虑。因全国的人才都集中在这几个城市,竞争压力会非常的大,落户成本也特别高。现在我给大家推荐3个城市,高考家长和考生可以重点考虑:

1、? 南京:包括江苏南部的城市、苏州、无锡、扬州、南通,他们位于长三角地区很有发展潜力。南京这个历史古都有着非常多的教育资源,有2所985和6所211大学以及一些行业特色类的普通院校。2所985分别为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作为曾经的一所超级巨无霸大学,虽然说经历了很多次拆分,实力依然非常强。学分评估中拥有21个a类学科,其中啊像天文学、地质学等等;东南大学在外界的知名度不如南京大学,但是呢他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他的工科优势非常的突出,像他的建筑学、土木啊、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等都是a+,那几所211,像河海大学就是与原先的南京大学里面的这工学院水利系组建而成,那水利特色非常明显,水利和土木都是王牌专业;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都是国防七子之一;像南航,他的航天航空民航特色在相关领域认可度是相当高的,南理的前身是哈军工,他的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实力顶尖的,向南京师范大学有6个a+类学科。数量上也已经超过了很多985,像他的教育学啊,语言文学等等都是王牌。你像中国医药大学呢在医学界是非常牛的,被评为加的药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实力相当,那出了这些呢还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凭借着a+大气科学成功,入选双一流,再就是南京邮电大学,你别看南邮只是一个双一流,但是他的通信和电子实力都非常的强。根本就不愁就业。再有像南京审计大学也是非常值得推荐,不少的考生啊选择南审就是冲着他的审计学去的。南京的企业分布呢是坐拥了像化工、电子、汽车、机械这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呢也在大力的发展向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设备等等这些先进的制造业。以及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等这些现代服务业。这两年像京东、阿里巴巴、小米、格力啊等这些知名企业入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2、? 武汉:地理位置也是非常有优势,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水运非常发达,同时也在内陆的中心,也是陆地的交通枢纽。而且武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城,有7所211,2所985大学,985分别是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重文,学科专业有11个甲类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和法学专业都是排在全国前列的;而华科呢,相对而言偏理科一些,它的计算机、电气、机械工程等这些热门专业都是有顶尖实力的。那武汉的几所211大学中也非常不错,华中农业大学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二的,像它的园艺学,畜牧学、和兽医学都是加的存在。像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国实拍前三名的,虽然地理位置不如北京、上海、但是院校的实力丝毫不差;武汉理工大学,他的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都是被评为加的,实力全国第一;你像财经中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四大类财经院校之一,经济和法学的实力都非常强,而且还是法学界的五院四系之一;像中国地质大学,它是属于在北京和武汉两地独立办学的,实际呢武汉的地大才是总部啊!录取分数以武汉理工为例,他的材料与北大、清华的比低50分,这个性价比自然就出来了。这个城市的汽车、电信信息制造、装备制造、食品烟草和能源环保等等是武汉的五大支柱产业,除了这些传统行业外近几年全国各大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也纷纷来武汉入驻。

3、? 西安:是中国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但是由于地处比较偏远的西北地区,所以这里的学校非常容易被低估、忽约,实际上他的高校都是低调实力派,有超高的性价比。西安大学非常不错,这个城市的发展机会以及企业分布来说,西安他身处内陆,像是很多新兴的产业,却是发展不如一些沿海地区,不过近几年也在慢慢改善像华为啊、中兴啊、三星啊这些公司也都在西安去设分布。同时西安还拥有很多一些航空航天啊,微电子相关的研究所以急国企都可以有很好的一些发展....

学子们,你们想好了吗?这些城市的大学和专业也是非常值得你关注的约!!!

小鹏汽车是谁投资的

2013年11月20日 小米路由器正式发布

2014年02月11日 万科高管团参观小米总部

2014年04月24日 华润万橡府智能家庭体验中心对外开放

2014年05月15日 小米电视2正式发布

2014年10月10日 4款小米智能硬件发布:小蚁智能摄像机、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智能灯泡、小米智能遥控中心

2014年10月10日 顺为基金投资U+国际青年公寓

2014年10月23日 小米智能家庭APP正式推出

2014年11月07日 小米智能家居与南京银城地产达成合作

2014年12月09日 小米空气净化器正式发布

2014年12月14日 小米与美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入股传统家电企业

2015年01月15日小米年度旗舰发布会上,小米智能芯首次亮相,并确立了小米智能家居不排他、非独家的合作态度

2015年01月18日 小米智能家庭套装(智能网关、感应)正式发布

2015年05月17日 小米智能家居与正荣集团达成合作,合作试点落户苏州幸福城邦项目

2015年05年29日小米智能家居与成都仁恒地产达成合作,仁恒滨河湾国际社区最为全国首个高端项目,落地部署小米智能家居产品

2015年06月26日 小米智能家居与金地集团达成合作,7成联动,全国近万家金地业主将使用小米智能家居系列产品

武汉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能否一跃而起引领群雄?

投资包括:1。UCAR产业基金。阿里巴巴,3。小米集团,4。他肖鹏,5岁。红杉中国,6。高淳资本,7。卡塔尔主权基金,8。阿斯佩克斯,9。COATUE,XpengMotors是广州桔子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电动车品牌。

小鹏汽车旗下的车型有几个

有两种型号。第一款车型是XpengMotorsp7,是一款中型车。整车厂商指导价22.99万~40.99万元,工信部综合续航里程562~706公里。第二款车型是XpengMotorsg3,是一款紧凑型SUV。车型厂商指导价14.68万元-19.98万元,工信部综合续航里程460~520公里。

小鹏汽车重要发展历史

它于2004年正式成立。2016年9月13日,首款车型为全电动SUV。2017年5月4日正式落户肇庆市,规划用地3000亩。同年6月12日,完成A轮融资。同年8月29日,何肖鹏出任主席。同年12月15日,阿里巴巴正式投资Xpeng汽车。2020年8月27日,Xpeng汽车正式登陆南京青奥组委,市值108亿美元。

百万购车补贴

安庆衡:车市整合重组势在必行!车企如何抱团取暖?

自打新能源汽车这一定义被明确提出以后关注度就一直没减少过,一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最热情的便是各种传统式汽车生产商,不论是海外的大家、通用性或是中国的各种汽车生产商都是在积极主动越马新能源产业。由于前期销售市场服务设施的不健全,各种生产厂家新能源汽车的激情慢慢被消失殆尽。

除开传统式汽车生产商,一批新能源汽车的先驱者也逐渐寻找合作方,南京市便是第一个吃蟹的城市,但是被南京市寄予希望的拜腾汽车最终或是失败了,从2018年第一辆概念跑车现身到2019年全方位停止运行,拜腾只是坚持不懈了一年时间,拜腾的不成功最立即的不良影响便是南京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项目投资越来越投鼠忌器,在新能源技术跑道,现如今的南京市早已被一众城市陆续超出。

武汉的汽车产量

在传统式汽车行业,武汉一直占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力,从2003年车风汽车从十堰入迁武汉以后,武汉的汽车工业生产也正式开始成形,车风汽车的进驻让武汉立即汽车强市。2019年,湖北汽车生产量223万台,在其中武汉就生产制造了154万台。

武汉在传统式汽车产业链的强悍不仅是由于整车生产量高,大量的是汽车全产业链极为健全,做为在我国最有知名度的汽车产业链城市,武汉拥有 出示动力装置的弗吉尼亚顺通,博世华域,有适用电子电气配套设施的安波福,法雷奥,住电电装,也有称霸内外饰行业的延锋,武汉的全产业链基本上包含了汽车的各行各业。早在2018年武汉汽车有关公司就做到1200家,在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年产值提升4000亿,变成武汉最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

2021年4月,晓亮汽车公布与武汉开发区战略合作,将在武汉开设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造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新项目,该产业基地整体规划整车生产能力十万辆。

它是武汉第一个真真正正实际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新项目,在晓亮汽车以前,蔚来、好意头、广州本田都以前传来过将在武汉开设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业基地,但这种传言最终都以没有下文末尾。

小米汽车落户武汉

除开早已明确落户口武汉的晓亮汽车,一直以爱家乡树立自身的小米雷军也确立表明小米手机可能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而反映更快的城市便是武汉。做为武汉汽车产业链水龙头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时间就作出反映:创立调研组,积极主动连接小米手机,争得小米手机汽车落户口武汉。

自打上海市跟特斯拉汽车签署对赌协议以后,每个有整体实力的城市都是在积极主动找寻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先项目投资再争得总体引入到自身所属的城市,积极主动培养有关公司,发展壮大本身的全产业链基本建设。

上海市以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谓是最盛的便是合肥市跟西安二座城市了。以总体拆迁至合肥市为标准,合肥市在蔚来汽车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外伸了援助之手,项目投资了蔚来50亿,到此以后,蔚来不论是股票价格或是销售量都是在节节攀升。

继蔚来以后,零跑汽车、好意头汽车、大家新能源汽车陆续落户口合肥市,再加上合肥市当地的江准汽车、安凯等知名品牌,合肥市的节能环保产业早已具备非常大的经营规模。

合肥市早已不符合于只是吸引住几个新能源汽车企落户口,合肥市也是下决心要打造出国际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达到了进一步的协作合作框架协议。依据合作框架协议,合肥政府和蔚来我国正常情况下愿意一同基本建设全球一流的工业区,以适用蔚来我国核心的智能化电动式汽车产业链和有关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自主创新。

西安新能源汽车

另一个大牌明星城市西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不甘人下,其目的性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终止。比亚迪汽车、开沃、好意头、宝能集团汽车等汽车企业陆续落户口西安,在产业链配套设施层面,西安也充足健全。项目投资约105亿人民币的三星磷酸铁锂动力锂电池新项目、总投资120亿人民币的比亚迪汽车年产量30GWh动力锂电池新项目、总投资103亿人民币的北汽汽车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产业基地地及其陕汽、法士特的有关配套设施产新项目这些,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愈来愈完善。

相对性于传统式汽车产业链,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看起来比较娇嫩,不仅是由于整车生产量低,更关键的是武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公司的发展趋势远落伍于上海市、合肥市跟西安。

武汉的优点取决于其所在位置的优异跟科技教育的比较发达,一切实体线产业链都离不了货运物流,武汉的所在位置便是先天性优点,不论是去长三角、珠三角或者成渝地区,武汉都能够方便快捷顺通。武汉比较发达的科技教育整体实力也让技术性密集式公司能够就近原则获得充足的新生力量。

你认为武汉能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弯道超越么?

5月1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发文《汽车行业整合重组势在必行》表示,中国汽车行业整合重组势在必行,这是去除中国车市顽疾,推动产业向上的最佳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安庆衡一文又将车市重组的话题拉回到舆论中心。

2016年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元年。电力、石油石化、电信、航空、军工、汽车都是这轮国企混改的重点。截至目前、钢铁、医药等多个领域已经完成了混改。而中国汽车行业由于起步较晚,产业链复杂等原因,混改的进程也相对比较缓慢。

直到2017年,有关一汽、东风、长安重组的消息放出时,外界才开始大规模讨论车企重组。彼时,正反双方各执一词。如今再看,车企重组已是大势所趋,没有任何回旋的原地。

供过于求、资源浪费、产业变革……车市重组大势难挡

无论一个国家、产业、公司,都遵循“发展、扩张、整合、稳定”的逻辑。从产能浪费和产业变革的角度看,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就处在第三个整合阶段。

工信部汽车生产企业目录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内拥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汽车企业共计128家,然而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只有15家,且有36家企业在2019年没有销量。这128家企业合计产能为3990.5万辆,加上未来1~2年内还会有906万辆在建产能投产和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的384万辆规划产能。

有专家估计,目前全国汽车已建和在建年产能总和达到6358万辆。与庞大的产能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不对称的销量数据。2019年,国内乘用车销量2100万,峰值时期的2017年最高销量也才2800万。即便业内人士一直提倡按千人保有量计算,国内汽车的年吸纳量也只有4000万辆,与6300万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市场端呈现的情况更加明显。有产无市的车企只能被迫卖身。比如靠SUV起家的猎豹汽车,目前拥有永州公司、滁州公司、长沙公司、荆门公司四个整车制造基地,皮卡和SUV的年产能可达50万辆。而其2019年销量仅3万左右。大部分产能基本处于空置。即便裁员、降薪、减产的多重措施下,依然难以为继。在当地政府牵头下,其工厂被迫由吉利汽车接管。

此外,自主品牌中,众泰汽车、海马汽车、力帆汽车、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华泰汽车等均出现产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

除了产能利用率不足,新旧产业更替,技术发展也是倒逼车企改革重组的一个关键因素。

产业层面,由于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车企们都在向智能工厂转型,但国内企业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屈指可数。即便是自主品牌的长城、吉利等头部企业,也仅有保定、张家口等个别工厂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大多自主品牌仍处在设备老化、管理松散等状态。无法满足高速膨胀的消费需求。

2015年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呈现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自动化的大趋势。各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看似与汽车毫不相干的智能科技公司开始逐渐向汽车产业渗透。而众泰、力帆、猎豹等资金匮乏、实力一般的企业无法吸纳各方资源,只能被市场逐渐淘汰。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极度两极分化的阶段。一边是长城们正在极力向全球汽车工业最发达的欧洲腹地进发,一边是众泰们还没有摆脱最基本的山寨生存问题。

最明显的就会特斯拉入华的例子,一款model 3 就把国内新能源市场多年吹起的泡沫打回原形。尽管特斯拉各种“店大欺客”,但依然难挡消费者趋之若鹜。归根大地还是国内新能源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诉求。

以上种种都在暗示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末位淘汰、抱团取暖、马太效应……车市整合趋势渐显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产业融合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市场最明显的就是末位淘汰。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2018年,日本铃木汽车退出中国市场;2019年,长安汽车转让长安标致雪铁龙股权,长安标致雪铁龙名存实亡;2020年4月14日,雷诺将东风雷诺50%的股权转让给东风集团,东风雷诺从此成为历史。现阶段,法系、韩系部分车企依然处境困难,重组迫在眉睫,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车市又增添了一抹寒霜。

抱团取暖也是可说是资产重组的另一种表现。2018年以来,长安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一汽轿车等车企通过引入新资本完成重组;爱驰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三方对江铃控股完成混改;雷丁汽车入主野马汽车,车企战略架构调整不断提速。长安汽车与桑德新能源进行战略签约,打造新能源汽车销售新模式;小鹏汽车联合拜腾汽车等成立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协同探索新能源关键技术,行业资源协同优化模式不断涌现。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车企抱团取暖来均摊风险。

当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车市整合也引发了更强的马太效应。

如吉利接管猎豹工厂,会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优势。日系企业的逆势增长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即使在疫情期间,日系企业也展现出了超强抗性。以乘联会统计的2019年的数据来看,在SUV和轿车双双下滑的趋势下,日系企业分别实现了4.5%和3.5%的增长,市占比也进一步提升。

种种迹象表明,产业资源整合在加速。

整合路千条:小企业市场自淘汰,大企业仍需平衡各方利益

尽管产业资源整合大势所趋,但不同企业的整合方式却不尽相同。小企业更遵循市场自优化过程。类似吉利汽车接管猎豹工厂是市场自筛选的结果,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造车新势力通过收购不具销售能力的车企来获得生产资质的行为本质上也是资源整合。如威马收购黄海汽车、理想和力帆、蔚来和江淮的结合都是资源的重新分配。

然而对于牵连庞大,利益复杂的国有企业,如东风、一汽、长安等企业的融合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首先在企业自身层面,整合需要权衡车企各方势力。一汽的总部在长春、东风的总部在武汉、长安的总部在重庆,三者又有各自的合资公司与自有品牌。一旦合并,牵连甚广,其难度之大,无异于心脏搭桥手术。此前三者在前瞻性技术上合作,并且成立T3物流公司,每一步都在摸索中试探前行,摸索出一条最佳方案。

而企业所在地方政府层面,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点。

这里以奇瑞控股的案例来参考。2019年,奇瑞混改尘埃落地,青岛五道口成为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第一大股东。表面来看,这是奇瑞引入社会资本,盘活企业的正常戏码。

背后却少不了各方政府的博弈。奇瑞是芜湖汽车产业链的轴心,也是当地企业的纳税大户,芜湖政府一直不愿放手奇瑞大股东的身份,然而奇瑞巨额债务和市场形势压力下,芜湖政府也不得不顺应时势,让青岛五道口“趁虚而入”。即便如此,芜湖政府尽管股份被稀释,依然有一票否决权。奇瑞核心产业链依然留在芜湖,只不过需要在青岛开辟第二战场。

青岛政府极力促成此事自然也心有所念。根据协议,未来,奇瑞将在青岛即墨区落户一家整车厂,重点发展新能源,以带动青岛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发展。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青岛正在重点发展的产业。

如今产业机构更庞大且复杂的一汽、东风、长安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都是各个地区的支柱企业,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一个需要不断磨合的过程,否则国企混改整合难落地。

无论如何,产业整合已经不可逆转。它也将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由强变强。但变革就一定要有牺牲,那些一直处于安乐窝的汽车品牌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城市 # 武汉